2.3议论文(1)

2018-04-15 作者: 蔡明
2.3议论文(1)

(2006·山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文章为思想而写梁衡①人们为什么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目的。Www.Pinwenba.Com 吧比如,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但还有更深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②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这种美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哲学和科学论文甚至讲话中都可找到。只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我们平时看报纸,读社论,听讲话,大部分时候留下的印象不深,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到了传递信息、决定指示这一层,还没有给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比如“文革”十年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切按最高指示办,报上文章无不重复着这样的话。但突然,1978年5月,《光明日报》冒出了一篇文章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们对这篇文章记忆犹新。再细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除有艺术之美外,大都是因为它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出的新思想。可以说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这些文章在人们头脑里代代繁殖的种子。当然,光有种子的颗粒还不行,还得有茂盛的枝干花叶。所以文章还得有文采,还得有前两个层次的衬托。作为文学作品,如果三个层次都达到了便是不朽好文。比如《岳阳楼记》,有洞庭湖景色的□□之美,有作者由此引发的□□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独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到了一种□□之美。这篇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老实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

③人们或许会问,社会上每天文章千千万,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消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作为一般人,这就够了。但作为作家、思想者,这却不够,他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思想,要挖出别人没有表述过的思想。对这种新思想的追求同铸炼新词新句一样,务求个性,务求最新。“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因为你是弄文章的“专家”,当然就与其他人的文章不同。

④就像跑步,一般人快点慢点无所谓,而短跑运动员则不同,他必须跑出比别人快的成绩。因为他是专门干这个的。同理,文章中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长点。

(选自《光明日报》1999年7月23日,有删节)

2.3.1文章的题目就是作者行文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对这一观点进行阐释。

解析: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发掘出新的思想并进行交流。

2.3.2结合上下文,第②段加线句的“种子”指,“枝干花叶”指。

解析:文章的思想文章的文采2.3.3参照第②段开头有关散文美的三个层次,文中方格内应填写的词语依次是:、和。

解析:描写意境哲理2.3.4请写出第③段画线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

解析: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消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

2.3.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强调了有思想的文章就有美的魅力。

B.选文采用立论方式,强调了所有人写文章都要有新思想。

C.作者以《岳阳楼记》为例,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

D.选文论证极有分寸,结尾一段点明为文意图。

解析:答案是B。强调了作家、思想者,而不是所有人。

2.3.6阅读选文后,结合作文实际,简要谈谈你悟到了什么。

解析:虽然我们现在不是作家、思想家,但写作文时也要力求立意新,有创意。

(2009·重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我们为什么活着卫平①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倒闭,公司总裁卡莱尔来到多伦斯湖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身子快沉到湖底时,已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的老朋友比尔的话突然响彻耳畔:“不!你仍然活着,至少还拥有生命,你没有权利轻易放弃!”比尔几乎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叫喊拯救了卡莱尔。卡莱尔回到公司,重新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一切从头开始,像骄傲的雄鹰搏击于金融风暴的长空。

②卡莱尔的新生,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有的人则更看重生命本身的美好;有的人追求名誉地位,有的人则寻求生命更深广的意义……③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珍惜生命。正如比尔所说,只要我们仍然在人世间活着,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就得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哪怕这生命属于你自己。同时,活着也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活着能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能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能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

④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呢?这也是我们活着应该思考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

⑤我们活着,就要坦然地面对人生,积极美好地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春雨,体验生命的幸福欢乐。

⑥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因此,我们活着,就要点燃生命的激情,调动心灵的力量,激发人生的智慧,尽其所能,做些对自己对他人有积极意义的事。正如西方一位哲人说:“假如人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纯粹的动物需求。”

⑦我们活着,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活着,就要脚踏实地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事。胡适曾说:“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⑧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2.3.7对“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第③段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简要回答。

①②解析:①活着是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②活着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2.3.8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

(2)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解析:(1)指活着的意义。

(2)指沉湎于物质享乐、游戏人生的腐朽生活。

2.3.9文章结尾段的排比句有哪些作用?

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解析:总结全文,增强气势,深化文章中心。

2.3.10具体说说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解析:承上启下,由谈活着的意义转入对活着态度的论述。

2.3.11作者认为,人要“珍惜生命”,“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放弃”生命,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据报载,韩国一位年轻女明星因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服毒身亡。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解析:示例一:人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能因个人的一点挫折而舍弃生命;但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也不能苟且偷生。

示例二:人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能因个人的一点挫折而舍弃生命;但为了国家民族大义而牺牲个人的生命,本身就是对生命的珍惜。

(2009·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读书杂谈(节选)

鲁迅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

2.3.12在下面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选文第①段点明读书的话题,第②段主要阐述,第③段阐述嗜好的读书,第④段就爱看书的青年读书提出了的建议。

解析:职业的读书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2.3.13选文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

解析:不能删去。“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所以不能删去。

2.3.14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解析:比喻论证。画线的句子论证了嗜好的读书因随意而有趣味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形象。

2.3.15结合选文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解析:示例:当今的中学生为升学而读书,既苦又累,缺乏兴趣,阅读面非常狭窄,只能算是职业的读书,这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009·山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只追前一名崔鹤同①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②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0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就是朱成。2002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03年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③“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④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⑤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的跨越,不仅需要,更需要。

2.3.16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和“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⑤段相应的横线上。

解析:“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的跨越,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胆识。

2.3.17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题目的深刻内涵。

解析:“只追前一名”是指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

2.3.18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解析:首先,引用俗语解释了“只追前一名”;然后论述了没有目标、期望和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最后提出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们朝前走的观点。

2.3.19有人认为希华·莱德的事例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出你的理由。

解析:示例一:事例中的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就是1000个剧本,他也会退避三舍。”这就说明目标太高,期望太大就会让人望而生畏,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示例二:事例中广告商没有明确给他提出要求,这样他就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阶段完成目标。这与观点明确而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朝前走是一致的。

2.3.20朱成的事例带给你怎样的启迪?

解析:示例:做事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懈努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

(2009·哈尔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不朽之盛事①书写了给人读,人读了书又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书在内的这样一些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中国最早的书,是刻在兽骨上的,后来是竹简,再后来是刻板、活字印成的纸书,如今是电脑页面,是数字化的书。

②花开花谢,往来古今,许多写书的人不在了,而他们的书仍在,仍有人在读。许多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并不相遇,但他们的心仍跨越时空地在交流。读书之时,心如止水,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阅读能够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读书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使人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读书不仅在于长知识,还有比长知识更为重要的,我以为是在学做人。人写书不是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传授知识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所有的写书人都是在写自己。“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是辩证的。我们读书,读到了最后,就是读人。任何一个写书人,归根结蒂,写到了最后,莫不是总写进了自己的抱负、胸襟和情怀。他总是有所寄托,不然,他为何要写书?

④正是因此,我们读《离骚》读出了屈原,读《史记》读出了司马迁,读《岳阳楼记》读出了范仲淹,读《阿Q正传》、读《狂人日记》、读《孔乙己》、读《祝福》读出了鲁迅。我们读屈原、读司马迁、读范仲淹、读鲁迅,读出了世道人心,读出了悲天悯人,读出了光明正大。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中,从来都把书和人联系起来讲,什么叫“文如其人”,什么叫“道德文章”,都是讲:书即人,人即书。

⑤这是否有些绝对了?也许有那么一点。的确存在一种文字和人品不相符甚而相背谬的书,那是一些假人写的假书。我们此时讲的,已将这些排除在外了。我们认定读书不可读欺世盗名的书,做人要做光明磊落之人。

⑥我们坚持这样的信念:读书除了长知识,更是要学做人。这对写书人和读书人来说,都是“不朽之盛事”。

(选文有改动)

2.3.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读书除了长知识,更是要学做人。

2.3.22对于文中画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析:读书使人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更广博的知识。

2.3.2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举例论证。论证了书即人,人即书的道理。

2.3.24作者说读书人能和写书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曾与哪位写书人进行过心灵的交流,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文中涉及到的作品除外)

解析:略

(2009·兰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另一种珍爱乔叶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2.3.25题目“另一种珍爱”指的是什么?“另一种”是作者相对于一般人的什么想法提出的?

解析:珍爱自己(学会爱自己)。渴望别人的关爱(或:需要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2.3.26有人认为第③段的论据有些多余,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解析:不多余。这里写女音乐家毁灭自己的事情,是从反面论证“人应该学会爱自己”,与第二段中的正面论证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观点。

2.3.27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比喻论证。使得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好地论证了“爱自己,就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观点。

2.3.28感知第⑥段文字的内容,为其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解析:答题要求:围绕“学会爱自己,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这句话举例。

2.3.29作者为什么说“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解析:因为学会爱自己体现了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因为这是真正懂得珍爱世界的前提。

(2009·南京)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论友谊西塞罗公民们:

①我以为,友谊的基础是美德。别人相信你有美德,所以才与你建立友谊。你若放弃了美德,友谊也就不存在了。

②我们早已定下了一条保护友谊的准则: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别人求你做不道德的事,你也不要做。所以,你请朋友做事,必须以道德为限。如果为了朋友的缘故而做犯法的事,尤其是背叛国家,那是绝对不道德的,不容辩解的。如果确认是道德的,便应毫不迟疑地去做,并且永远热诚。

③我以为那些错把功利当作基础的人,实在是丢掉了友谊的基础。我们愉快,不是由于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物质利益,而是由于得到了朋友的爱。如果我们的资助使我们得到了愉快,那是因为其资助是出于真诚的爱。请问天下有谁愿意只能享受无穷的物质财富,却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呢?只有暴君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没有信仰,没有爱,也没有对人的信任,一切都是猜疑、犹豫、憎恨,这里绝对没有友谊的位置。

④哲人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不可靠的朋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在自己得志、飞黄腾达时,忘了朋友;一种是见朋友有难而弃之不顾,逃之夭夭。所以,在上述两种情形之下,仍能想到朋友的人,才真正难能可贵;仍能丝毫不减色的友谊,才可以称之为神圣友谊。

⑤“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这样说是不恰当的,因为有许多事,我们不为自己做而只为朋友做。有时去恳求一个卑鄙的人,有时去冒犯一个不该冒犯的人,这些为自己本不值得去做的事,为了朋友却欣然去做了。在许多情况下,有美德的人宁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朋友得到欢乐。所以,应该说,爱朋友胜过爱自己。

⑥友谊还应该有一条准则:不要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

凡是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的人,不但无知、怯弱,而且简直就不懂友谊。

⑦美德之所以能创造友谊,保持友谊,是因为美德里有和谐,有坚贞,有忠诚,有无私,有明智,有善,有美,有爱。一个人的美德一旦表现出来,便会光芒四射,并且借助这种光芒,照见别人的美德。美德与美德互相吸引,光芒与光芒交相辉映,结果便燃出友谊的光焰。

⑧先看准了朋友,然后再爱他。不要因为先爱了他,就认作朋友。因为,凡是心灵值得爱的人,才是值得去结交的人。

2.3.30这篇演讲词始终围绕着这一观点展开论述。

解析:友谊的基础是美德2.3.31第②段中画线的两句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解析:不能。因为句对应“不要求他人做不道德的事”,句对应“别人求你,你也不要做”。

2.3.32第⑤段是怎样得出“爱朋友胜过爱自己”这一结论的?请简述论证过程。

解析:首先摆出不恰当的观点,然后举例论证“爱朋友胜过爱自己”(或:举例论证“我们爱朋友犹如爱自己”是不恰当的),最后得出结论。

2.3.33从第⑥段看,“不懂友谊”的表现是什么?

解析:为了自己过分钟情友谊、依恋友谊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或:舍不得离开朋友而阻止、妨碍朋友去尽他高尚义务)

2.3.34第④段中恩尼乌斯说:“在身处困境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证明这个名言的一项是()

A.“我”被困在悬崖上,其他小伙伴离“我”而去,杰利却喊来“我”的父亲解救“我”。(《走一步,再走一步》)

B.小伙伴们看社戏归途中肚子饿了,阿发冒着被妈妈哭骂的风险,偷来自家的罗汉豆给小伙伴们吃。(《社戏》)

C.乔元贞家境贫寒买不起课本,“我”把自己的课本裁成两半,给了乔元贞一半。(《我的第一本书》)

D.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而违约,将被夏洛克割取一磅肉时,他的好友巴萨尼奥、鲍西娅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威尼斯商人》)

解析:答案是B。

(2009·成都)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要成为你自己周国平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2.3.35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要成为你自己。

2.3.36第④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这句话怎样理解?

解析:“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都是别人的而不是他自己的(或:“他”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

2.3.37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解析:举例论证。以拿破仑为例,自然得出谁都不愿成为拿破仑而没有自己的结论,增强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这一观点的说服力。

2.3.38文章通篇用“你”、“你们”这一称呼,这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运用“你”、“你们”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似乎与读者在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娓娓道来,显得自然、亲切,更让人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2009·福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1月4日,有改动)

2.3.3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解析: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2.3.40文章第③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

解析: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

2.3.41缺失敬畏心的行为在生活中常有,请举一例并说说其危害。

解析:示例一: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牟利,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示例二: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威胁人们生命安全。

示例三:生活中有些人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2.3.4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材料二: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节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

解析: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

(2009·深圳)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伟大的力量冯仑①伟大究竟是怎样成就的,决定伟大的力量究竟在哪里?

②决定伟大的是两个最基本的力量。一个是时间,即伟大的时间函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的价值就显现了。例如,我端杯子喝水是正常行为,连喝50个小时叫行为艺术。如果我这个动作保持5000个小时,我就成了雕塑。

③实际上一件事是不是伟大要靠时间去证明。当你做一件你希望它伟大的事情时,首先要考虑你准备花多少时间。如果是1年,绝对不可能伟大,20年就可能有机会了。在大足石窟,一个人坐着小板凳,敲了70多年,于是他也就成了塑像。而敲20年的都不见了。

④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在互相转化。当所有的聪明人都急于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他们的决策就成为一个愚蠢的决策。反过来,一个愚蠢的人做了一个谁都不相信的愚蠢的决定,然后,每天都倒腾一点,虽然很慢,但到第18年时他的竞争对手都不见了,到第20年他就成功了。时间使愚蠢的人变成聪明人,而聪明人想偷懒节省时间,却使自己做了愚蠢的事。所以,伟大的人一开始做的决定常常被认为是愚蠢的,但他往往用十足的耐心,靠时间去颠覆世俗观念,成就伟大。

⑤另一个决定伟大的力量就是跟谁一起做。你花了很长时间,但不是和伟大的人一起做,这件事就会沦为平凡,你就会和英雄无关。

⑥我在纽约做世贸项目的时候有一个极深的印象:所谓创造历史,就是在伟大的时刻、伟大的地点和一群伟大的人做一件平凡的事。具体行为都很凡庸,如讨价还价等等,只是时间、场合、人物是伟大的,结果这些平凡的事改变了历史。相反,普通人是在平凡的时间、平凡的地点和平凡的人做着看似伟大的事情,其结果没有改变任何社会现状,也不会改变任何人。所以,要想成为伟大的人,就要选择伟大的时机、伟大的伙伴。

⑦你选择了好的伙伴,然后以足够的时间做一件常人还看不到结果的所谓不正确的事,你就有机会成为非常伟大的人。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伟大的领导人不仅仅要敢于坚持原则,而且要敢于坚持“错误”的原则。错误到头了,真理就出现了。讲的就是敢于坚持一个别人看不到结果的事,靠时间把这件事坚持下来,同时团结一些伟大的人来共同完成。

(选自《读者》2008年第7期《怎样成就伟大》一文,有改动)

2.3.43通读全文,你认为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解析:决定伟大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长时间的坚持和寻找好的合作伙伴(或:决定伟大的最基本的力量一是时间,二是跟谁一起做)。

2.3.44第⑥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解析:对比论证。强调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在成就伟大中的作用。

2.3.45请分析第⑦段画线句中“错误”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以足够的时间做一件常人还看不到结果的所谓不正确的事。(或:敢于坚持一个别人看不到结果的事,靠时间把这件事坚持下来,同时团结一些伟大的人来共同完成。)

2.3.46“聪明人”和“愚蠢人”常常相互转化。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请选取一例,加以简要评析。

解析:示例:如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行走于田间地头,培育出“超级水稻”,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最初,在常人看来,他的行为是“愚蠢”的,但就是这种看似“愚蠢”的坚持,最终成就了“聪明”,成就了伟大。(答历史典故如“卧薪尝胆”,外国名人事迹如布鲁诺坚持“日心说”,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等均可。)

(2006·宿迁)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周国平①人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此外,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唯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丝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负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就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譬如说,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是盲目的了。

④所以,人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2.3.4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题目)。

2.3.48作者在第②、③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阐述自己观点的?

解析:①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不应虚度;②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2.3.49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一例。

解析:引证法:歌德的话:“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对比论证:(正、反)正:“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反: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就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举例论证:譬如说,……2.3.50结合选文并联系自己的生**验,谈谈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做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解析:示例: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珍惜生命;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修养,做一个品德优秀的人。

(2006·徐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宽容是一种爱肖复兴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宽容是一种爱。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这个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是一种爱。

十八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九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是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现者。但他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把‘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同时又能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复杂,头顶的天空并不尽是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脚下的大地也不尽如**广场一样平坦。烦恼、忧愁,甚至能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会摩肩接踵而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我说的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的一味退让。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宽容的核心是爱。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温润一些;而不是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勾心斗角。即使我们一时难以做到如普鲁斯特一样成为一泓深邃的湖,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宽容蝌蚪一样,让温暖的夏夜充满嘹亮的蛙鸣。我们面前的世界不也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不也多一些宽慰吗?

宽容是一种爱,要相信,斤斤计较的人、工于心计的人、心胸狭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时会占得许多便宜,或阴谋得逞,或飞黄腾达,或春光占尽,或独占鳌头……但不要对宽容的力量丧失信心。用宽容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也许来自你的朋友,也许来自你的对手。

宽容,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选自《华夏时报》,略有改动)

2.3.5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解析:宽容是一种爱(题目)

2.3.5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中第四段所举的事例。

解析:作为“定比”定律的发现者,普鲁斯特把自己成功的一半功劳让给了论敌贝索勒。

2.3.53文中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做到“宽容”?

解析:允许别人反对,又不计较别人的态度,同时又能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温润一些。

2.3.54下面这句话语意含蓄而深刻,请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宽容,是我们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的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解析:示例:宽容的同时,我们面前的世界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也多一些宽慰。用宽容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2005·怀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学会拒绝王睿①一个手头jié据的学子,决定用他所有积蓄的一半请他的姑妈共进晚餐。餐桌上,姑妈不停地问他:“再来份蛋糕好吗?”“再来份水果怎么样?”他无法拒绝,直到花光了他所有的钱。最后,姑妈意味深长地说:“要学会拒绝,我的孩子。要知道,你的姑妈平时的晚餐只喝一杯牛奶。”

②学会拒绝,就是要敢于拒绝。对于各种不符合规章制度、违反纪律原则的要求,要大胆拒绝。特别是对于一些合情而不合理、合理但不合法的要求,更不能存有模糊认识,打“擦边球”。古人云:“情理法三者,情字为先,理法为重。”当然,拒绝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别人合情合理的要求,如工作上的帮助指导,学习中的答疑解惑等,非但不能拒绝,而且要全力以赴地去帮助解答。

③学会拒绝,还要能够拒绝给予。给予有两种:一是有所求的给予,带有一种商品交换的意味;另一种是无所求的,是真诚的关心帮助。前者理所当然地要拒绝,后者也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不能做的也要先试试看,不能一味地靠“外援”。

④学会拒绝,也要能够拒绝奢望。夸父的执著精神可取,“追日”却是不可学的。不管是他人的要求,还是自己的梦想,只要是力不能及,就应拒绝。承nuò他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结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而且徒劳无功,这是误人;脱离现实,盲目追求幻想,好高骛远,则是误己了。

⑤一位哲人说过:“学会拒绝,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

⑥学会拒绝吧!拒绝自己向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拒绝自己不含任何热情或热情过度的给予;拒绝自己对自己的奢望,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义无反顾走下去。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2.3.55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据承解析:拮诺2.3.56从整体上看,选文的中心论点是,文段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去论证中心论点的。

解析:学会拒绝要敢于拒绝要拒绝给予要拒绝奢望2.3.57根据你对文段②的理解回答。

应该拒绝的是:

不应该拒绝的是:

解析:不符合规章制度、违反纪律要求和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要求;别人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

2.3.58文章第①段以故事的形式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析:激发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

2.3.59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说说运用这种句式的作用。

解析:增强文句气势,深化全文中心。

2.3.60根据你对第③段的理解,结合下面设定的情境补全人物对话。

[星期日家中]妈妈:“小明,快考试了,你去学习吧,我替你洗衣服。”

小明:

(20字以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