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物理学家周光召

2018-04-15 作者: 刘殿学
核物理学家周光召

周光召是我国杰出的核物理专家,50年代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Www.Pinwenba.Com 吧从60年代初开始,周光召转到核武器理论研究上来,参加并领导了中国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和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成功,以及中国战略核武器的设计、定型,核武器的预研和其他一系列科学试验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聪明好学的孩子

周光召出生长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周凤九曾任湖南大学教授。在家庭的影响下,周光召从小喜欢读书,学习勤奋上进,特别喜欢数学,一学期的数学课程,他往往半学期就学完了,老师不得不给他另起炉灶,

1946年秋季他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1年7月,毕业并成为本系研究生。1952年秋,他转入北京大学研究院,从师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教授,进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1954年7月,他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研究生的论文答辩。1957年春,他被国家选派苏联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当时,还不到三十岁的周光台,已经是成果累累,两次获得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研奖金。

1961年2月,周光台奉命回到祖国,5月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第一副主任,进行有关核应用的理论研究。

1980年9月,周光召应邀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和加州大学任客座教授,著名高能物理学家、美国物理学会主席马夏克教授为欢迎周光召的访问,专门为他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举行了以弱相互作用为题的学术会议,许多国际知名物理学家前去参加了会议。美国物理学界这样隆重地接待一名外国科学家是少见的,尤其对中国的科学家可以说还是第一次。

年轻的核物理学家,客座外国,毕竟不是他的愿望,更需要他的地方是自己的祖国。

1982年9月,周光召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的工作待遇,回到祖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等职务。

硕果累累的专家

周光召从事物理研究30多年来,先后发表研究论文104篇,在世界物理研究领域有他的地位。

五十年代,周光召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苏联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工作期间,就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33篇论文,得到国际物理界很高的评价,研究成果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周光召的学术成就主要方面有:他严格证明了电荷共轭宇称(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即在电荷共轭宇称时间(CPT)联合反演不变的情况下,尽管粒子和反粒子的衰变总宽度相同,但时间(T)反演不守恒,它们到不同过程的衰变分宽度仍可以不相同。

在1960年简明地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这是他在强子物理的研究中作出的出色成果,对弱相互作用理论起了重大推进作用,世界公认为PCAC的奠基人之一。

了适应分析高能散射振幅和当时的雷吉(Regge)理论的需要,他第一次引入相对螺旋散射振幅的概念和相应的数学描述。提出了与苏联教授对"相对性粒子自旋问题研究结果"的相反的意见,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然而周光召并没有向权威妥协,他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一步一步地严格证明了自己的意见,然后,把研究结果写成了题目为"相对性粒子在反应过程中自旋的表示"的论文,发表在《理论与实验物理》杂志。过了些时候,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也得到相似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相对性粒子螺旋态"理论提出的经过。

最先提出用漏失质量方法寻找共振态和用核吸收方法探测弱相互作用中弱磁效应等实验的建议。

由于物理理论建立起突出的成就,周光召先后被七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1985年7月第三世界科学院、1987年4月美国科学院、1988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1988年12月苏联科学院、1989年10月保加利亚科学院、1990年10月欧洲科学院、1991年12月蒙古科学院。同时,他还被授予纽约市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一代物理大师,他对中国核工业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也为世界物理科学史上留下中国人的自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