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暴政起民怨沸腾,意孤行王宫圣宫

24天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685章 暴政起民怨沸腾,意孤行王宫圣宫

第685章 暴政起民怨沸腾,意孤行王宫圣宫

大业元年

当今天子在太子时就有预兆,登基后所做的事情,正如白槐所想。

先是登基后仅仅一个月,就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废杨勇自尽。

然后诬陷胞弟蜀王杨秀及幼弟汉王杨谅,两人合谋使用巫蛊诅咒隋文帝,下诏将他们剥夺一切官爵贬为庶民,软禁于内侍省。

且将他们的儿子全部一同软禁,不准妻妾等任何人探望。

幸得汉王杨谅此时在并州驻守,防备突厥,听闻杨广要杀自己,当天就宣布起兵,不过是以诛杀杨素,清君侧为名。

杨广便以杨素派兵镇压,不过一月,杨谅便兵败投降,被幽禁至死。

接着,杨广又以各种名义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且将剩余的侄儿全部贬至岭南,并派人在路途中将他们杀死。

为了做好这件事情,杨广花费了三年。

大业三年

稳固了皇位以后,杨广开始对朝中与他不对付的大臣动手。

因为不管是杨氏皇族,还是高颎、宇文弼、贺若弼等大臣,都不是世家序列。

大业八年

原本没有问题的天下,此时终于有所动荡了。

在文帝时期,高句丽就曾经对隋朝入侵,只是被打退了。

而且杨广十分喜欢当年任职扬州总管时候的扬州,于是改建业为江都,多次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游幸江都。

虽然杨广的行为惹得朝堂议论纷纷,但在杨广与杨素等人的手段下,并没有激起太大的变动。

然后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

但杨广心中自有定略,因为他将目光投向了高句丽与吐谷浑,所以他必须要保持北境的和平。

并上表“永为藩附”,从此保持了边境的和平。

而高颎、宇文弼是前朝皇室,在世家心中并不算自己人,贺若弼更是寒门出身,所以对世家的触动不大。

当初高颎、贺若弼两人还在时,就以此劝说杨广不能对突厥太好了。

唯一算是世家的白氏,杨广根本没有动,最重的只是将白垣等世家中对他不满的大臣贬官,没有下狱杀害和免官的。

因为隋文帝时期,突厥曾经侵略隋边,文帝便派出白聚、高颎、杨弘、豆卢绩、窦荣定等大将并为行军元帅,多路出击,直接将突厥打成了东西突厥。

所以杨广对突厥两位可汗很是友好,多次赏赐东西突厥的可汗,以此稳定北境。

接着素来不参与争斗以及皇位之争的民部尚书白垣,也因为之前声援过高颎,被贬为扬州刺史。

百姓好不容易盼来天下一统,如今又要广服徭役,于是对于朝廷十分痛恨。

先是大业元年,动用二百多万民夫营造东都洛阳。

所以虽然朝野对杨广有非议,但最终还是没有惹起官怨,天下依旧平稳的向前。

他们所乘坐的龙舟等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不是因为杨广排挤大臣的举动,而是他丝毫不恤民力,大肆兴建土木,惹得民怨沸腾。

杨广无论怎么暗害亲族,那都是杨氏自己内部的事,群臣没有资格管。

先是将高颎、宇文弼、贺若弼处死,并将他们的儿子流放边疆,甚至连萧皇后的兄弟萧琮因为与贺若弼友善,也被废于家,不久被赐死。

文帝也派出过数路大军,共计三十万征讨,不过最终战败,所出之兵只回来了十之三四。

幸好高句丽国内产生剧变,遣使向隋朝谢罪,文帝这才罢兵。

后来不久文帝又想要征讨高句丽,但被高颎劝阻,认为不能如此耗费民力,辽东苦寒,不能在这上面多废兵力。

而白垣也上书道:“辽东之地气候多变,寒天多于青天,不宜大兵团作战,适宜少量兵精作战。”

“故而陛下若真欲方略辽东,只需要派一员上将,遣二三万精兵驻守,徐徐图之即可,不宜动用大兵。”

最终文帝打消了再次出兵辽东的想法,以豆卢绩为营州总管,缓缓攻略辽东。

但杨广不这样认为,自从他率大军平定了南陈以后,他便产生了一种错觉,只需要人数足够多,任何敌人便都会化为齑粉。

于是他开启了对高句丽的战事,丝毫不顾高句丽国内势力对隋朝的示好。

大业八年正月

杨广征调天下各州县的士卒共计一百一十三万余,其中陆军集中在涿郡,水军集中在东莱。

另调民夫二百万,以运送衣甲、粮食等。

为了打造足够出征的海船,杨广征调了全国各地的船匠十余万。

由于督造颇急,使得造海船的民工日夜站在水中,皮肤溃烂,腰以下生蛆,死者甚众。

二月,杨坚亲率陆军,进攻高句丽辽东城,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江、淮水军,战舰绵延数百里,走海路进攻,高句丽腹地平壤。

听闻隋军大举来攻,兵力多达百万,高句丽国内十分混乱,言降者甚众。

高句丽王高振无法决断,前来圣宫询问国师白祥。

高句丽与其余诸国不一样,实行的是双元制,国内以大王、国师为领袖,大王是政治领袖,国师是宗教领袖。

而国内的军队也被分为王师与道兵。

这都源于高句丽建国之初白氏入国。

当初大夏定朝鲜,高句丽为了生存,尊大夏派出的东夷校尉,宗室白瑾为国师。

从此之后,随着白氏在高句丽国内传播道教,白氏逐渐掌握了高句丽国内的宗教大权。

因为大夏的存在,高氏只能忍气吞声,多次想要出手,都被夏室干预。

经过多次争锋,圣宫国师白氏一脉的天一道,甚至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护道军。

最后经过不断扩编,成功从王宫王室高氏一脉,夺得了高句丽国内一半的军权。

不过也正是因为白氏的存在,使得高句丽国内的汉化十分之高,与中原已经没有两样。

后来夏室覆灭,高氏找到机会,开始不断出手削弱白氏的影响力,直到隋文帝时期,高氏王室的势力达到了鼎盛。

白氏国师一脉只能龟缩在圣宫内。

于是时任高句丽大王高远,悍然发动了对隋朝边境的袭击,掠夺了隋国东北数万百姓。

原本想得是打破国内对中原的慕化,结果没想到惹来了隋文帝的三十万大军。

虽然最后凭借高句丽的地势、气候,让隋军损失惨重,但高句丽国内也不好受。

因为这一仗,王师损失惨重,国内民生凋敝,时任国师白邦趁机联合国内的文臣,带着道兵包围了王宫,逼迫高元退位。

扶持了高元的弟弟高振登基,高元宣布一心向道,愿意为这一战负全部责任,终身闭关圣宫,为国家祈福。

于是在白邦的指示下,高句丽快速的通过了对隋朝的求和程序,带着大量辽东珍宝,遣使请隋文帝罢兵。

如今杨广再次侵入高句丽,当今大王高振心中暗喜,不知一直对中原友善的国师会如何应对。

说不得这一次高氏能够再次夺回国家大权。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