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活体金属?

3个月前 作者: 金金小师弟
第82章 活体金属?

第82章 活体金属?

送走考古基地的同事们,李开阳回味着伯乐的意思。

射电望远镜主要用于接收天体射电波段辐射,还可以兼作信号发射器使用。

国家的情报部门只要顺着伯乐提供的信息去查,很快就能找到射电望远镜的使用记录,到那时候所谓的彭格尔老巢就会水落石出。

接下来便是筹划科研船探索太阳的事宜。

以前的探日卫星都是环绕在地球轨道附近观测太阳数据,从未能真正接近太阳。

想要靠近这颗四十七亿岁的中年恒星,就得搞定几个关键的问题。

首先是动力,无论是舰队、科研船或是工程船,都要有足够的动力可以挣脱太阳引力,否则被恒星捕获以后,下场只有被扯烂。

其次是材料,太阳作为一个气态行星,氢元素无时不刻不在聚变中,粒子运动的速度造就了它的高温。

最外侧的日冕层达到了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即便舰船有足够的动力靠近太阳,高温也会将一切融化。

卡斯合金最高能承受一万度的高温,虽然远远超出了地球上的所有材料,但是想要突入日冕层来说还是差得远。

不仅要继续研究活体金属,工程学的材料科技还得再突破,两者结合,才有希望突破百万度的界限。

他先是在一堆材料学科技里选了三级科技,工程学Lv3材料科学耐钢材料,这种材料质地坚韧,耐冲击,可以承受十万度的高温,就是加工过程中卡斯合金的花费有点高。

目前星球合金产能不足,预计半个多月才可以完成一艘科研船的改装,想要改装星海舰队,那还得将近一两年的时间。

他有想过把卡斯合金的生产线升级一下,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新的技术需要用到一种叫易爆微粒的物质。

这种物质单位能量效率高,可以在瞬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融化矿石,但是采集、运输非常困难,需要用能量场稳定才可安全使用。

李开阳已经拥有了微粒稳定化的科技,科研船在月面发现了少量的易爆微粒,正在小心的开采中。

预计再采个一年,就可以升级第一条卡斯合金生产线了。

届时产能翻番,合金不足的情况会有所好转。

“哎。”

直到步入星海,他才发现地球真是个足够微小的地方。

十艘舰船,看似可以碾压地球上的一切武装,但是等它们升至太空,与地球的体量对比起来,甚至连一颗玻璃珠的大小都没有。

就这么点的舰船量,还是人类费了多少生产力才折腾出来的。

好在星河灿烂,他可以发挥国人的传统美德,种田种出太阳系,慢就慢点吧。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来到三月末,考古基地那边传来了一个振奋的消息,关于活体金属的踪迹,找到了!

汇报消息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直播联线时还在发掘现场工作,背景就是李开阳熟悉无比的时间神庙残骸。

警告碑汲取能量的地方。

“我们对警告碑残留痕迹进行了保护性发掘,这是探路机器人传回来的音像资料。”

残留痕迹指的是一个水桶般粗细管道,李开阳那晚看见警告碑伸出的电缆正是顺着这个通道汲取能量。

探路机器人传回的资料显示地表之下的土层并没有什么特别,直到三十米的时候,强光照射下的镜头里忽然闪过了紫黑色的甲壳。

李开阳的鸡皮疙瘩又泛了起来,那是一群马陆。

“地下三十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节肢生物?”

小伙子答道:“机器人的红外成像显示马陆的个体普遍在100厘米至300厘米之间,生物学理论并不能支撑这种体型,推测是某种物质导致了群体的变异。”

视频里机器人涌入难解难分的爬虫群中,镜头里全是蠕动的肢节,在被迫观看了三分钟的大片后,李开阳终于看见了不一样的画面。

一抹黑到极致又泛着金属色反光的物质出现在他的眼前。

活体金属!

在发现了这个奇特的物质后,机器人缓慢地向前推进,周遭的马陆越来越多,在大约还有三米的位置之时,机器人伸出了精巧的机械臂,接触到了活体金属。

只见活体金属忽地一下,包裹住了整个机器,画面中只剩下漆黑。

“这是我们捞上来的机器。”

考古基地的年轻人捧着结构完整的无人探测仪,但李开阳看去,心底浮现出来一种奇特的感觉。

没活性了。

金属也会有生命吗?

年轻人用行动证实他的猜想,便携式激光发生器将机器局部加热到了六百多度,机器人所用材料的熔点。

但是预想中的融化并没有出现,它还是原来那副模样。

直到一千一百度的时候,材料才缓缓融化。

“熔点提升了这么多!”

在化学里也有金属活性的说法,那是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变成离子的容易性。

而此时的活性更偏向于化学键断裂需要的能量,能量越高,熔点越高。

李开阳让小伙子把机器打包送回基地,在材料所进行更精密的分析。

仅是被活体金属覆盖过一次,熔点就提升了将近一倍,太不可思议了。

“有检测到活体金属残留吗?”

对面摇摇头,“无法捕获,我询问了古城的人。”

镜头给到了他身后,一个裹着头巾的男人。

于尔屈也在考古现场,他和古城的人大方的允许了基地对于时间神庙的发掘工作,没有什么宗教抵触情绪。

用他的话来说,‘这也是接近时之虫大人的方式’

“关于经文中那副自动复原的盔甲,他的解释是浸泡,古人相信马陆是时之虫的使者,将它们撵成浸泡液,浸润在盔甲上,以三月为一个周期,补充三次浸泡液,其中最英明的勇士获得了神的庇佑,拥有了自动复原的盔甲。”

又是这些大虫子。

李开阳有点牙酸,刨去传说的外衣,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体型变异的马陆很可能在长久的地底生活中摄入了活体金属。

但需要加工的舰船动辙几百米,就是把它们抓绝种了都不够。

既然这样,就只能等待警告碑的解构进度了,看它是如何把活体金属从地底提取出来的。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