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016-06-03 作者: 阆苑奇葩
第二章

我们姐妹俩离家出走时,正是花开时节。

我们跑到我一个堂姐家门口,只见几棵桃树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花更是全都让冰雹打落了。

落花满地,看着十分可惜。

当时我已经听爸爸念过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但不知道是写梅花的,便用在桃花上,念了出来。

我刚念完,堂姐家的门就开了,她陪着几个从没见过的人走出来,说说笑笑。

看见我们,她吃了一惊,跑过来蹲在我们面前,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从哪儿来?怎么淋湿了?怎么还哭了呢?”

没等她问完,晓莉又大哭起来。她赶紧抱起她哄着。

我也想哭,但我忍住了。

这时,那几个陌生人里走过来一个女人。

她长得很好看。

我那时年纪小,只能想出“好看”这一个形容词。

其实,她的美貌用《洛神赋》这样的千古名篇来形容才恰当。

我记得,她皮肤白白嫩嫩,眉毛弯弯的,像新月,直直的头发又黑又长,不像我们农村人都是扎起来、挽起来,随意地披着。

她还穿着水红色的裙子。那时候,农村女人是不会穿裙子的。

“小朋友,你这么小就会念古诗词了,真了不起。”她弯下腰,微笑着说,用的是非常标准的普通话。

我们那里时至今日也是说方言,但我爸爸从小教我讲普通话。

我在语言方面也颇具天赋,我咿呀学语时,还不到五个月,这是村里的“奇闻异事”之一;两岁时,我便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

我也用普通话对她说:“谢谢姐姐的夸奖。”又问她从哪里来,是来做什么的。

她摸摸我的头,笑颜如花,“我的孩子比你还大呢,别叫我姐姐了,叫阿姨吧。我们是北京人,来看花的。”

以前植被还没被破坏时,我们那里杜鹃花多。

每当春回大地,漫山遍野,百花争艳,红的似血,白的如雪,紫的若霞。

花海无边,美若仙境。

“百里杜绝”闻名遐迩,世人却不知,我们那个默默无闻的村子,也曾有不亚于百里杜鹃的美景。

公路才刚修通,便常有人从外地来赏花。

只是,从首都来的却从没听说过。

我惊喜若狂,忘记了所有的伤痛,看着她问:“真的吗?”

她点点头,“是啊!”

那时,能见到从大城市来的人,对我们而言是莫大的荣幸。

我泪痕未干,笑容满面。

姐姐哄得晓莉不哭了,向她道歉,说:“真不好意思!论辈分,这两个小姑娘都是我妹妹。也不知道她们怎么回事,让各位见笑了。”

她摆摆手,“怎会!还要感谢你请我们避雨。现在风雨停了,我们也该走了,不然来不及回城区。以后有机会再见吧。”

“那你们走好。欢迎再来我们这儿!”

“有时间会再来的。”那个美丽的女子跟姐姐道别后,又对我说,“看着你,阿姨倒是觉得很亲切。我送你一件礼物好不好?”

我没来得及拒绝,她便摘下皓腕上的镯子塞到我手里,说了句:“好好学习,长大了去北京上大学。”就和同伴们离开了。

那是我第一次收到除了爸爸之外的第二个人送给我的礼物。

年幼的我当然不知道那只手镯有多名贵,只觉得好看,绿莹莹的,没有半点杂质。镯子表面不是光滑的,刻有图案,那时我只看得出像飞鸟,后来才知道,那是神话传说中的青鸾。

手镯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自然太大了,我一直珍藏着,等待着可以戴上它的那天。

小学我是在本村上的。

六年里,妈妈对我仍旧不冷不热,爸爸依然爱如珍宝。

为了我,他们两个基本是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天长日久,我竟也习惯了这样的家庭气氛。

我始终以为妈妈不喜欢我是因为无法忍受村里人指指点点,歧视她没有儿子。所以我一点都不怪她,哪怕她在爸爸不在家的时候拿竹条子抽我,我也不会跟爸爸告状,打完了,哭一顿也就是了。

瞧不起女儿的人实在太多,幸而我的兄弟们没有从老辈人那里继承这种思想。

从小到大,我、晓云、晓云的“铁哥们儿”李明瑾、郭小天,晓莉、晓莉的妹妹晓芹等玩伴都最要好。知道我小学毕业就要去城里上初中,舍不得,更是整天形影不离。

我们是永远的好朋友,哪怕时空变换、沧海桑田。

给读者的话:

可以发图片吗?好想发杜鹃花的照片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