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教育大突围五十八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五十八章教育大突围五十八

其实,在学校分数大战中,最在意的就是学生们父母亲。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在杨建云那个伴读小院子里面,谁家的孩子月考成绩考好了,根本就不需要孩子以及他们父母亲大张旗鼓地宣传,“大家”就会从“这里伴读父母”的脸上看得一清二楚。因为考得非常好的孩子父母亲肯定在做任何事情时候都面带笑容,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心烦意乱。相反,如果你要是在这个小院子里面看到某家孩子的父母亲整天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大家根本就不需要去问张三李四,就知道他家的孩子月考成绩肯定没有考好。

孩子月考成绩考得好,孩子的父母亲总认为自己受得苦、受得累是值得的!孩子们没有辜负自己的一片火热的心!他们就会想到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心血都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他们的心情自然就会一下子轻松起来,仿佛他们孩子的成绩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医治父母“心情”的灵丹妙药。

大凡来这里伴读的父母亲都会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每次孩子月考前后,比谁都着急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自己孩子的老师,而是一直站在自己孩子身后的“多愁善感”的自己。特别是月考前一周,虽然是一直站在孩子的身边,很少与孩子交流,但是对孩子的一举一动他们都密切关注。孩子学习时间多了,他们害怕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学习时间少了,他们也害怕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想去额外给孩子增加一点营养,却害怕这样会让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他们想弄一点清淡的食品给孩子吃,却又害怕这样会影响孩子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容易引起学习疲劳,对孩子的身体不利;他们想让孩子早睡早起,可是又担心自己的孩子早上学习时间太长,影响孩子上午的正常上课;他们想让孩子晚上多学一会儿,早上可以多睡一会儿觉,但是又害怕自己的孩子因为睡得晚,早上起不来,上学校会迟到。总之在月考之前,很多伴读父母亲内心压力比自己孩子还要大,对孩子的学习真是“上前不好”,“退后也不好”。说起来比孩子整天动脑筋读书还要累!就好像背笼子的人比钓黄鳝的人更着急!

如果孩子的月考成绩比上次进步,这些伴读父母亲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又向高校的大门跨进一步,那种高兴的心情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满脸都写满欢乐。哪怕他们现在受的苦再多,都不会有半点怨言;哪怕他们现在付出的代价再多,都认为是应该的。如果是这一次比上一次差,他们的心里就会十二分的不高兴,脸上就会布满不安的愁云,做什么事情都会心烦意乱。哪怕有一点不顺心,他们马上就会冲着“墙壁”发脾气,冲着“地面”生闷气,好像这个大地所有的人都差他债似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孩子的成绩单就是这里伴读父母亲心情的晴雨表。我们都知道,能来县城伴读的父母亲,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不管是家庭贫穷还是家庭富裕,是国家干部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在教育子女方面是具有许多共性的;他们都是对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尽职的“好家长”,不然的话,他们的孩子是不可能考进这个县城最好中学的。也可以这么说,那些对孩子教育三心二意的家长,他们绝对不会丢下自己的工作,来此凑热闹的。

每当孩子月考结束,这里伴读父母走在一起此议论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一般来说,他们都不会在孩子面前去议论,害怕这样会给孩子们的心理造成负担。通常情况下,这些伴读的父母们总是等孩子上学以后,“无事”走到一起的时候,总是在“闲扯”情况下,“无意间”谈起这些话题。这些伴读父母总喜欢谈孩子的辉煌史。

“想当年,我家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每学年都要捧好多奖状回家,把我的堂屋的墙壁都贴满了!”有一天,从外县过来的伴读母亲杨女士,站在“午禁路”的一棵大树下同杨建云聊起孩子的往事来。

“我的女儿也有这段令人骄傲的过去,那个时候,我和老公每天总有说不完的高兴事,都认为,女儿将来肯定不会在读书方面让我们操心。就是到了初中,我的女儿的成绩也是相当的出色。初三那年,我的女儿参见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还考了全国二等奖。睡曾想,我的女儿到了高中以后,这种骄傲的事情,却一去不复返了……”杨建云说话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要不是看到孩子还有发展的潜力,我们早已让她去打工了。我们看到这个孩子比她的弟弟有出息,我们就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到女儿身上了。”杨女士对自己女儿的现状,还是较为满意的,但是,杨建云从她的谈话中还是了解到她的儿子读书大致情况。

“过去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现在很多家长思想都能够想得开,男女都一样,女儿成绩好就培养女儿,儿子成绩好我们就培养儿子……我的儿子成绩比女儿成绩好,头脑也比女儿聪明,就是现在喜欢看武打小说,不知将来怎么样……”

“我的儿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每天除了打球外,我很少看到他能够安安静静在家读过书……可把我们气坏了,孩子爸爸,对他这种样子,也感到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放弃对儿子读书的热望,我们现在举家只能在女儿的读书方面下功夫……”

“前几天元旦,我老公要儿子来县城和我们一起来县城过节,儿子就是不愿意,说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我老公看到儿子有出息,没有勉强他,最后就让儿子和爹爹奶奶在一起过节了。你说,我们对儿子这种学习态度,还能够心烦呢?……”杨建云说这些话的时候,嘴角一直充满笑意。

在这个小院子里面,向来就“高分”孩子的天下。那些考得非常突出的孩子是备受推崇的,所有人都会对这个孩子产生三分敬意,都会用一种羡慕的眼光去看他。仿佛大家眼前站着的就是一位天才,就是一位名牌大学生,就是人们面前一杆鲜艳无比的红旗,就是一位成千上万人所敬仰的榜样。而这个孩子的父母亲也会让其他伴读父母刮目相看。在大家眼里,这个孩子的父亲就是一位神童之父,这个孩子母亲就是一位神童之母。母因之贵,父因子荣,这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传统。这里伴读的父母亲都会因为自己孩子考好成绩而“身价百倍”,他们不管走到哪里,大家都愿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闲聊,谈他们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谈他们孩子的学习习惯,甚至还谈一些关于这些孩子小时候的趣事。大家都希望能够从这些优秀的伴读父母亲嘴里面得到关于他们教育孩子的真经,都希望从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得到有益的启发,以便把这些不需要花钱就能得到的宝贵经验,推广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使自己的孩子也能在这样的天才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也为自己增添耀眼的光彩。

在那个伴读小院子里面,如果你想了解那家孩子的成绩好,除了看脸色,看表情之外,还有就是听伴读父母讲话的声音。如果是讲话声音高的,讲话像领导作报告的,那么他们家的小孩子肯定是在学校成绩非常好的;如果是那些讲话底气不足,讲话吞吞吐吐的,喜欢讲他们孩子以前辉煌历史的,喜欢抱怨自己孩子这个地方做的不好、那个地方做的不尽人意的,而且说这些话的时候,总是眼望着路旁的小树,天空飞来的大雁,或者是两眼望着自己的脚尖,两手在无聊地摆弄着已经不管用的“手指镊”的,你不用打听,这些人家的小孩子肯定成绩不好。因为抱怨是失败父母亲永不变更的话题,自信永远是成功父母亲的最显眼的标签。你虽然没有从中了解他们,但是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素质已经对他们的孩子形成足够多的影响。要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是受多方面的影响。老师的影响、父母亲的影响、同学们的影响,还有某些一定的社会影响。如果做父母亲的不去认真地管理好自己的一张嘴,不去认真地准备在孩子面前所要讲的话,你要想做一个非常出色的伴读母亲,或者是伴读父亲,我敢断言那是比登天还难。因为,孩子们每天是学习的,不是去聆听你的繁琐做人大道理的,孩子们每天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情,去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如果让孩子们每天都在抱怨的气氛中,强颜欢笑,这与戴着枷锁去学习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我们好好想想,这样的学习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你去说给天上的神仙听,神仙也会把头摇得像货郎鼓似的,绝对不会相信那是一件可能的事情。

前几天,我无意间看到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里面有这样几句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我们做教育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反思,海明威在教育方面可以翻过大筋斗的,他的话我们可不能视同儿戏。因此,我们作为父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考分。我们应该清楚学生考分仅仅是一种“理论”依据,而绝非一种生存能力;考分只是人素质的参考资料,而绝非是一个人快乐、幸福的源泉;一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而绝非是我们所谓的学习成绩。分数不是万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整个教育都去崇拜分数,那无异于崇拜于混沌时代的愚昧和死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