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一十七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一十七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一十七

万宝强受到班主任老师的“特殊邀请”,他除了在教育观念方面心存一点分歧外,没有其他不快的想法。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因此,他代表全家对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万宝强也把自己最近和女儿相互交流的一些“成果”向班主任老师做了交流,希望班主任老师能够在教育女儿的时候,多给家庭教育提出一些宝贵的经验。

班主任老师对万宝强这种谦虚的态度,表示赞赏。他告诉万宝强:你女儿为什么会不能按时完成课外作业?答案就是四个字“怕苦”、“懒惰”。

对此,他给予万宝强夫妇家庭教育的建议也非常简单:就是六个字:“你们女儿欠揍”。

紧接着,班主任老师又向万宝强介绍了关于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体罚的妙用,似乎他家孩子就是靠体罚才考上大学的……

万宝强被班主任老师的家教听懵了,难道班主任老师的教育字典里面就是两个字——体罚?难道班主任老师所接受的高等教育,除了体罚就没有其它的教育之道吗?万宝强感到茫然,眼前一片黑暗……

现在很多老师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喜欢把学生的父母亲找过来,不是想通过学生的父母亲来处理事情,而是有意在刁难学生,让学生产生恐慌,产生震撼,促使这些学生在恐慌和震撼当中“猛回头”。

可是,这种方法并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种教育学生的方法,对那些比较调皮的学生,能够产生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说,这种教育学生的方法,对于那些自尊心比较强、在校表现比较好、成绩较为突出的、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的学生是不适用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

我们知道,那家的父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学校的一丝一毫的表现,都会牵动父母亲的心。而这些较为“优秀”的孩子们,知道父母非常疼爱自己,知道父母在含辛茹苦的劳动都是在为自己在学校好好地读书,因此,这些“优秀”的孩子们总希望自己在学校有一些好的表现,来安慰自己的父母。当这些“优秀”的学生们犯一些小错误的时候,最忌老师们把他们的父母亲找到学校。

因此,我们看似这些简单的教育常识,却很容易把一些细小的问题上升为影响老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关系的障碍,把本来的相对比较和谐的局面,搅成一锅糊涂粥。

那怎样做,才较为合适呢?……

我们应该知道这些”优秀“学生来到学校学习,最希望拥有的环境不是老师、家长鞍前马后的呵护,而是希望一个属于自己比较安静、平和的读书环境。不然的话,这些非常聪明的学生也会因为周围的“噪音、杂音”太大、自尊心严重受挫而荒废最宝贵读书时光。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我们老师、家长的百般呵护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法宝,要知道现在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成长环境。我们学校、家庭只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而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正确引导,在自己心田里所培养出来的那种抗击风雨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七彩阳光;才是孩子健康成长最为关键的内部基因。

我们做老师的,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是需要不断的磨合、不断的洗礼,因此,我们老师需要有一颗足够大的耐心,对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出现的小问题,绝不能视之为洪水猛兽,应该用一颗平常的心态去关注它,给他们足够改正错误的时间,绝不能迎头棒喝。

要知道孩子读书时代是应该接受教育的时代,也是一个容许学生犯错误的时代,要知道不经过风雨洗礼的大树,是绝对长不成参天大树的,不经过三九严寒的腊梅,是绝对没有沁人心脾芬芳的。如果我们老师都能够从这方面考虑,我们对学生犯错就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就会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再认为靠父母、老师两面“夹击”才会产生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就会在教育的孩子的时候,力避有伤孩子自尊心的教育手段,而会用一些比较理性、宽容的、充满无限大爱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真如一位大教育家所说:我们要把孩子平时犯的错误放在嘴边上,要把孩子的优秀成绩写在日记上。

因此,我们老师要不断开发教育孩子的潜能,“淡化”学生的错误,“牢记”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这样我们才会在纠正孩子错误中见到非常显著的成效。我们不怕孩子犯错误,我们也不要“随随便便”地把学生的父母亲喊来学校。如果真要父母亲参与,我们不妨就在电话里面交流就足够了。

当然,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是必要的。我认为,这种沟通最好是在学生“犯错误”之前,这样的沟通往往会更好地融洽老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拉近三者之间的距离,更加突显沟通的实际价值,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我从教的几十年当中,我知道还有些老师,自己想偷懒,往往会把自己认为很难处理的学生之间的矛盾、把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转嫁给这些学生的家长。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说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不需要学生的家长参加,而是,说我们的老师应该在教育学生方面牢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

我们应该知道,这些农村学生的家长,他们大多数没有读过“几天书”,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素质要远远低于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在处理自家孩子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一些简单的、粗暴的、不分青红皂白的、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体罚。这很容易把细小的矛盾升级为复杂的、难以消化的大矛盾,给自己和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使孩子的进取心受挫、自尊心锐减,更有甚者,有些孩子自从被家长“体罚”过后,觉得自己的颜面尽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这些孩子很快就走上了自暴自弃的道路。这样一来,这些学生原有的学习激情、学习动力也就很快伤失殆尽。

因此,我建议我们家长不要体罚孩子,我们老师也应该尽量少让孩子家长到学校来处理学生在学校所犯的错误问题,多给孩子留一点自尊,减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思想压力,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留下一片纯净的天空。

据我所知,我们周边有些学校班主任老师,由于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小事情当中,由于方法不当造成几起悲剧,确实让人感到触目惊心。

有一个学生,他在学校成绩非常优秀,平时学习也非常用功。一天下午,他因为一件小事和班级同学发生口角,导致他和同学打架。这位同学班主任知道后,非常生气,认为他是班级的优等生,应该“好好”地教育他一次。不然的话很有可能蔓延为“恶性事件”。于是他立即打电话告知他的父母亲。很巧他的父母亲出远门,要晚上九点钟才能回到家。但是,这位班主任没有因此作罢。并且强烈要求他的父母晚上十点钟之前立即赶到学校来处理问题。

当这个同学父母亲赶到这个学校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半钟。这个学生看到因为着急而憔悴不堪的父母亲,觉得自己太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无脸见自己的父母亲,因此,这个学生一时想不开,便从六楼上一跃而下,当场死亡。

其实,近几年我从报刊杂志上了解到这种类似的悲剧,时常发生,不少学校成为社会攻击的靶子。因为这种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已经在社会上造成很多恶劣的影响。因此,我在这里再次希望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此为借鉴,遇到学生犯错误,一定要冷静、理性、克制,要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多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多给孩子一些人文关怀,努力使教育孩子的天空更蓝、更美。

我在前面已经提过,老师和学生的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是必要的,但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老师当着很多学生的面或者当着很多老师的面和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这本身就带有渲染夸张气氛,很容易让学生、家长产生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这势必给学生以及家长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

要知道,作为学生总不希望把自己的缺点错误让“全国人”都知道,让所有的学生老师都在背后议论自己的“言行”;要知道,作为老师,你这样做目的是要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喧嚣“教育孩子的气氛”;要知道,很多学生为什么不能按照你所设定的轨道走下去,就是因为学生们总希望自己在改正错误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思想包袱,没有过多的行为牵制,这样,他们才会在自己改正错误的道路上,愈快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父母亲的建议,很快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

我们国家很早就三番五次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是这种禁令它的实现率却是相当的低。我们都知道体罚学生和“挖苦”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可是为什么校园里却屡禁不止呢?这里面的学问很大!我们可千万不要认为教师体罚学生就是百分之百为学生好(这一点,我准备在以后的章节里谈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我认为,体罚学生和“挖苦”学生只能使学生对实施体罚的老师产生莫名的恐惧,从而使孩子的心理容易产生一种对学校教育的逃避心理,而我们这些实施体罚的老师从来就没有对这些受到体罚的学生做过一些必要的跟踪教育,也没有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做一些有益的辅助教育,因此,我们这些实施体罚的老师就缺乏对自己实施的体罚作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这些教育方法只能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起到暂时的收敛效果,绝对起不到持久的教育效果。

去年,我根据县教育局、学校领导的要求,对学校的流生进行家访,希望这些辍学的学生能够在我们家访的过程中改变自己不成熟的行为,能够重新回到我们的学校读书。可是我走访的二十二名流生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不愿重新回到温暖的学校怀抱中,问其原因,基本上都和老师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有关,很少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困难,而导致辍学的。

有一位流生讲得非常可怜,他说开学不久,我就是因为不能按时完成课外作业,被任课老师狠狠地抽了一个耳光,我的心“冰凉冰凉”的。因为我在学校的表现一直不错,学习成绩也不差,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读书方面取得成功,可是老师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我抽得满脸发火。我觉得老师真是太过分!……我觉得我的自尊心都被老师的一记耳光击得粉碎,我的颜面也被老师打得丢尽了!因此,我无奈地选择了辍学。

还有一位更可怜,他说:“老师你不知道我是多么喜欢读书,可是,我看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被老师罚跪,他们不愿下跪,就被老师用脚踢,用棍敲,我的心就像针在不断地乱刺,连精神都要崩溃似的,我没有办法只有选择辍学。”

当我回到学校和一些老师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有些个别老师还振振有词,现在的学生,非常难管,如果你一开始不用体罚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让学生对你产生畏惧,你是很难驾驭这些学生的。并且还有随声附和着的老师,特别是那些年轻的老师,在一些老教师的怂恿下,更是跃跃欲试,都希望通过体罚把学生征服过来…—

真是可悲!可叹!可怜!……

尽管,我也知道体罚教育在帮助学生改邪归正方面也有一点“功劳”,但是现在我还是要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说,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还需要学会忍耐,要高抬贵手,不要使用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因为这种教育必定是伤人自尊的,必定会给学生留下后遗症的,必定会让学生感到逆反心理的,如果我们去采访所有的学生,说他愿意不愿意接受体罚教育,应该可以这么说,应该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都是持否定态度的。

我们想一想,一个与学生观念不一致、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教育;一个与学生希望的结果产生分歧甚至是与学生的愿望背道而驰的努力,又怎么能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呢?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准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选准实施教育的突破口,彻底摒弃那些过于简单的教育方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的舞台上,留下我们精彩的人生,显示出我们独到的“教育背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