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一十九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一十九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一十九

在万宝强的潜意识当中,女儿高二时候的班主任算是一位很懂教育规律的老师。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当万宝强在教育女儿遇到几次碰壁以后,他更加“崇拜”女儿高二时期的班主任老师。他认为如果这个老师能够继续担任女儿高三的班主任,那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发霉发酸事情,肯定不会发生,也不至于女儿的学习成绩倒退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个时候,万宝强对女儿能不能考上二本心里都没有底。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老师教育理念不同,他们所培养的学生所产生的结果肯定不一样。因此,为师者一定要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不能把遗憾留给学生,同时也不能把遗憾留给自己。

有时候,我常想为什么有些老师会变得“如此”的平庸,而且他们却自认为是非常的高明。原因很简单,他们永远是站在高山上看别人,忘记了自身的“本原”。喜欢把微风吹小草的事情当做天大的事情来做,结果折腾了“微风”、“小草”不算,连自己也感到身心疲惫。古人言:“庸人自扰。”同样“庸师自扰”,在教育行业当中,这“定律”也是非常适用的。

现在学校有不少老师认为,作为学生必须每时每刻都必须听从老师的训话。老师叫你不要迟到,你必须提前到校;教你去打扫卫生,你就必须要把指定的卫生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然的话,你就不是一个好学生,你就更不会有好成绩的。

用这种逻辑评判学生的得与失,这是很多学校、很多老师普遍认可的方法。他们心目中没有辩证的教育观念,没有矛盾的统一、全面观念。老师教育学生,老师“开口”都是真理,学生“开口”就是狡辩;老师的一言堂就是合情合理,学生稍有一点反对的情绪,老师就会火冒三丈。老师可以坐着批评学生,学生只能站在一旁,毕恭毕敬地听老师的教育道理;老师可以拍桌子使拳脚,学生只能是低声下气地唯唯诺诺。否则,学生就有欺师之嫌,就有大不敬之罪。我们试想一下,在这种教育环境中,自由、平等、民主等素质教育思想又怎么能生根、发芽、抽青、开花、结果?

比如:学生上课迟到,它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如果我们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对学生随意处罚,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情绪。现在大多数学校课时抓得紧,晚上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太长,学生睡觉迟了,早上懒睡了一会儿,迟到了几分钟,我们大可不必与学生“斤斤计较”。我认为,作为老师就应该多体恤孩子学习的艰苦,多用一些仁慈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绝不能采取简单的教育方法,横加指责,应该多指导学生在学习上合理地使用时间,正确地处理好学习与休息之间的关系。

如果学生还是调整不过来,我们老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整体学习利益的情况下,给与多多的宽容,绝不能青红皂白滥施惩罚。

我们做老师应该非常清楚,越是“大考”来临的时候,我们学生的压力就会越大,我们老师在这些时候,就更不能对学生施加“任何”压力。考前学生能够有一个非常平常的心态,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一个较为理性的教育氛围,这比任何老师的辅导都很重要。因此,我认为这个时候老师行使批评教育权利的时候,文字教育是上策,手势教育是中策,婆婆妈妈的说教乃是下册;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对学生实施体罚,我认为这是下策中的下策。

所以我们老师在学生大考前期,一定要注意自己教育方式方法,要多理解学生,多给学生一个“下坡”的机会,力避“蛮狠”的批评,禁止使用“体罚”和“变相体罚”。这样,我们老师不仅放松了学生,而且也给自己的“美丽心情”放假了。

我们教育队伍中,也有极少一部分教师,喜欢在批评学生过程中找乐;喜欢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发表你所谓的高见,强迫学生接受你的主张,强迫学生听你的一家之言;喜欢拿学生当做“习武”的靶子,以此来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并且把这些当做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手段。我想,这种人是不配做人民教师的!

万宝强学校有几个非常严厉的老师,他们都是靠自己独特的武功来制服学生的。学校的学生不管是新来的还是“老学生”,没有人不认识这几位“严厉”老师的。只要学生一听到这些老师的名字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浑身发抖。这些老师班级的学生一个个都是相当“温顺”的,课堂发言的时候,他们都是把声音压得低低的,很怕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差错。

其实这些老师平时的心情都“不错”,只不过是在教育出错学生的时候,往往难控自己的情绪,把学生当做一棵不动的大树来体罚,结果这些老师的名声就被广传出去,全校的学生都被他们“英雄事迹”所“感染”。

你如果在这些班主任老师所在的班级任教,课堂的纪律那真是绝对的“好”,只不过学生的成绩往往是非常的平淡,很难有一些出类拔萃的学生。如果要有智商突出的学生,就会因在这样的班级中受到精神上压抑,从而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逐渐沦落为平庸之辈。即使这些学生有较强的抗“酸碱性”,他的能力也会被“时间”打磨成为没有半点特色的平庸之流。这是当今农村教育中的“巍巍奇观”!可是,我始终不赞同这样的教育。

所以,我始终坚持过分严厉的老师绝不是一个好老师,更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你不要说我这个人太固执,太不理解做老师的心情了。因为我知道全天下所有的人都不喜欢整天板着面孔说教的人。

人们常说,严是爱松是害,严厉可以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敬畏,可以使学生不敢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可以使学生不敢对老师有任何“不恭”的行为。也就是说老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威严,最好是“威尔不露”。这个观点我也赞成,但是,你们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否定“过分严厉”的老师,并不否定一个“正常严厉”的老师。因为过分严厉的老师,他们往往能使学生的内心产生一种惧怕的心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蹑手蹑脚、唯唯诺诺,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将受到严重的压抑,学生的进取心态被无形的双手阻难住,学生这棵具有一定潜质的“禾苗”,就会始终在“威严”的寒流里面,受到“不科学”的待遇,很难遇到“温暖湿润”的春风沐浴,所以这些教师的学生,往往会在教育过程中变得“发育迟缓”。

现在,很多学校都喜欢把那些最严厉的老师,放在班主任的位置上,这种做法,我认为是相当有害的,要知道学校是一个容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也是一个容许学生改正错误的地方,过分严厉的班主任,往往就会把学生正常的“孩子天性”给毁灭掉,让学生整天在老师设计好的圈子里面,围绕学校老师的指挥部木偶一样地学习、木偶一样的生活、木偶一样处理问题。

试想一下,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的挑战精神、勇于实践精神、充分展示个性精神又怎么能生长出来呢?他们的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出来呢?况且这种最严厉的老师,大多数脾气暴躁,很容易把一些细小的问题升级,很容易把班级和学校引向风头浪尖上,不利于学校的远景发展。

其实,我在否定过分严厉老师的同时,我也否定过分“温柔”的老师,因为这种老师往往喜欢一味地迁就班级的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使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犯错误的胆量越来越大,学生的正常自我约束能力不断弱化,正常班级纪律都很难维持,老师上课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保证,课堂上随随便便做小动作的学生大有人在,老师上课四十五分钟,正常要用十分钟用来维护班级的课堂纪律,所以这样的班级又怎么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呢?

这样的班级学生的个性虽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但是也把学生那些放任不羁的性格埋在“蓄意蔓延”的土壤之中了。所以,最优秀的学校老师,应该是一个“严”、“松”有度的老师。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你把握不住自己对学生的“严”度和“松”度,就请你多多在爱心上下功夫,因为付出的爱心,可以谐调教育学生的“严”、“松”度。

先哲有言:原谅失败者之心,注意成功者之路。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因一个人一时的失败而将他一棍子打死,要考察他当初的动机初衷是不是好的,然后决定能不能原谅;同样,也不要因一个人一时的成功而将他捧上天,要观察他能否善始善终,然后再做出最后结论,否则就只能葬送当事人。我虽然不知道这句话出处,但是,我非常喜欢这句富有哲理的语言。因为它就是今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教育智慧,就是今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教育美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