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二十三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二十三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二十三

“这难道是我们教育子女的‘宿命’吗?……我真的要崩溃……崩溃!……我现在终于知道人为什么会死了,因为人都是被气死的……你想,如果人要是气生,每个人都会长命百岁!”万宝强女儿不能按时完成课外作业的风波还没有平息,她与同桌纠纷又不期而至,万宝强的妻子杨建云面对“踏浪而至”的教育难题,实在难以招架,她在仰天长叹……

“你不要悲观好不好!……如果我们现在不冷静,我们的女儿真的会‘崩溃’……你去到问问街坊邻居……你去问问我们这个小院子里面所有的伴读父母,他们的孩子是不是一点挫折都没有遇到?……”万宝强对妻子的唉声叹气,只能在一旁安慰。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顺心,这些都是个人成长的小插曲,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做老师的,一定要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去接纳它们、分析它们,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绝不能用一种不理解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这些“槛”,要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处处都是明媚的春光,不可能到处都是鲜花和掌声。也许我们很难把那些很不开心的烦心事与那些成功的“美酒”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总该理解“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的哲学道理吧!

当我们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我们就会释然开朗。原来这尘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如果,我们都能够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就不会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撒开两腿想逃;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多了一份正视困难的勇气;就会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关于实践方面的真知;就会在战胜挫折的时候,不断地增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有人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有的经历都是沿途的风景,我们不要只对着“成功”的风景微笑,同样,我们也要对那些“失败”的风景微笑。因为,这两种微笑,对于我们人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拒绝任何一方,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们双方是一对孪生的兄弟,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兄弟两个在一起并肩作战,才能使我们拥有最幸福、最美好、最精彩的生活……

谚语说,温室里培育不出壮苗,这句话是很有哲学道理的。这也许就是生长在温室的孩子先天的不足吧!这类孩子在接人待物方面,往往停留在很幼稚的懵懂期,他们不懂得去如何处理“放在眼面前”的人际关系。他们对待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以自我为主轴,总认为,天底下所有的东西,必须当“我”满足的时候,才有别人的份,根本就懂如何去“尊重、理解”别人的“得失”。所以万宝强女儿和同桌闹出“可笑”的纠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万宝强女儿的同桌,名字叫秦文倩。万宝强初见这个小女孩的时候,她有点拘谨,一脸的稚气,根本就不像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但是,万宝强私下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形体娇小的女孩子。

万宝强心想,能够坐在本县最好中学高三班级里面,应该都是本县读书学生中的佼佼者,应该在智商方面都是相当高的。如果不是这样,除非是花“特价”进来的。当然,靠“特价”这条路踏进县城中学大门的学生毕竟是非常少的。因为这个学校的择校生也大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录取择校生的分数线和录取计划内学生的分数线往往只相差七八分)。因此,万宝强有理由相信,在县城这所中学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都是有非常“雄厚”文化功底的,都是一些知趣、懂礼的好孩子。

我这里说同学之间的“纠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纯粹是一出小闹剧。我在之前已经谈过,万宝强女儿班级人数特多,三小间教室,居然拥有八十多名(最多的时候有八十三名)学生,当然,我不排除女儿班主任老师本人有魅力,能够使很多的学生吸引过来。

但是,“精通时务”的人都知道,万宝强女儿班级人数特多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班主任老师的个人魅力,而是这个县城中学,为了多增加收入,为了给这里的老师多增加一点“福利”,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关爱”,同时为这里的“领导”带去更多的权利,给这里的“老师”带去更多“培训”学习的机会。

学校拼命地向上级要招生指标,拼命地扩大招生数额,以致被招到这个学校的学生数,远远超过这个学校所能够容纳的最大的学生数,导致这个学校的学生无法按照正常的教学“规则”来合理安排学生上课。

就拿这个县城中学来说吧,学校关闭了部分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这才腾出三口教室。这个学校把那些“多余”的仪器设备放到盛放杂物的储备室,部分学生在上物理、生物实验的时候,只能拥挤在化学实验室里面。我们试想一下,这样的实验课,它的效果肯定得不到预期效果。

由于这个学校对“计划外”招生兴趣太强,欲壑难填。空出的三个教室也是难以解决学生的正常上课问题。学校领导没有办法,只好在普通班里面增加人数。

要知道班级能够容纳的学生数也是有限的。一个在外面拼命地招生,一个在班级里面拼命地增加学生,因此就是再有三个教室都会被得挤满满的。你们可知道多招一个学生,学校每年就可以多收入两万元左右……如果单从两万元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就不会如此“兴师动众、绞尽脑汁了”!……要知道一个不多十个聚多呀!

如果你是一个“精通时务”的人,你就会知道这里面水深得狠。一所县城中学每年可支配收入都在上千万元。以前有人称旅游业是无烟工厂,可是现在高中(初中公办学校没有这个福气,现在是原来越穷),这样的公办学校都能够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拼命地抬高读书的门槛,拼命地抬高收费标准,做起教育“殿堂”里面的大买卖,垒起教育收入经济的“密次方”。难怪现在全社会男女老少都知道民办教育更是一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现在不管你以前是耍猴卖艺的,还是你屠狗宰猪的,只要你出得起一笔民办学校的“垫底”钱,我敢说不要十年,你就可以成为名震一方的“大教育家”。

朋友,你不要怀疑我这句话的真理性。这样的真实事例,我准备在以后的章节里,向你一一道明。

也许这个“大教育家”,很多人不是冲着这个头衔去的,而是冲着那些多得眼都看不过来的钱财去的。我们试想一下,这块肥肉谁看到不眼红呢!所以,就是在这种金钱利益的驱使下,才导致县城中学班级学生严重超标的根本原因。

当时,县城中学每个班级七十八个学生是“正常”的,更有甚者,一个班级竟然能够容纳八十三学生。学校为了多收钱可以不要教学质量,可以让近八十名的学生拥挤在四十几个平米的教室里,这里的学生很像夏衍笔下“包身工”,他们忍着教室里汗味、脚臭味、嘴里怪味的侵扰。你想想,在这样的一个班级里面,产生同桌纠纷,这对过惯养尊处优的孩子来说,就显得更为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古人言:饭饱生鱼刺,更何况他们有足够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理由呢?

一个班级要容纳近八十个学生,这是我教了几十年书第一次听说的事情。以前听人说商人“容易”见利忘义,可是,现在这个词语为何能够在神圣的教育殿堂里面生根、开花、结果呢?

我们高尚的师德在哪里呢?我们用这样“庸俗不堪”的人生“哲学”,来“缔造”我们圣洁的学生灵魂,难道就不怕那些高贵师圣们来审判我们的龌龊罪行吗?难道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我们孩子的明天放在“垃圾”的位置?难道我们不知道误人子弟的后果吗?我们的职业良心难道被金钱的诱惑烂掉了吗?难道我们不知道班级人数过多容易使学生感到缺氧、感到心慌、感到注意力不集中吗?不!不!因为,有些人,在利益面前已经丧失一个应有的道德!

很多学生听不到老师说讲的课;很多学生因为班级“空气稀薄”抵抗力下降而得病;很多学生因为身体血液里面含“氧”量不足,整天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四肢无力……

我们老师应该好好地想一想,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每天要在这样的班级呆上十三四个小时,孩子感冒了以为自己受凉了,孩子头痛了以为学习学的,孩子疲劳了以为自己的晚上睡眠少了,孩子出现精神萎靡不振了以为自己的学习压力过大了……他们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毛病”是由这个班级的学生过多所造成的恶劣后果。

我们别以为高三的学生,他们对什么问题都能够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其实,高三的学生对社会的总体看法还是不够成熟的,对事情的看法还是很容易产生偏颇的、仍然是较为幼稚的、仍然是较为“无邪”的。

他们的眼里:老师都是善良的、老师都是正义的、老师都是百分之百地关心他们的、老师的心胸都是坦荡的、老师的胸怀都是无私的,老师的灵魂都是天底下最高贵的。即使是自己身陷老师所设的“局”,他们还是一个劲为老师高唱赞歌的。

我也知道这些事情的发生,很多老师都是无辜的。但是,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一点鸡屎坏一缸酱。

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尊重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绝不能因为一己之利,而去伤害无辜的学生,更不能因为贪图眼前的利益,而损毁我们神圣的教育事业。如果我们教师明知道自己已经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我们还是无动于衷,昧着良心做坏事,这就是对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蔑视,这就是对公民正当受教育权利的践踏!

因此,我认为任何有良心的教师,面对这种无视学生合法受教育权的行为,都会为我们心爱的学生说几句抗争的话,都会为我们心爱的学生“伸张正义”。

不是我今天在这里说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坏话,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高尚、最阳光、最圣洁的职业!如果我们自己每天都“钻进钱眼”里面去,那么我们还凭什么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中国古人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记得:在抗清名将中有一位叫何可刚,他为官清廉,坚守道义。有一天朝廷修筑大凌河,何可刚和祖大寿奉命负责看守筑墙用的夹板。可没有想到就在这时,清兵以数十万兵众来攻打他们。面对强敌,何可刚毫不畏惧。他率领将士退进城内奋力抵抗。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可是没有多久,城里的粮食吃光了,清军放出口风,只要何可刚开城投降,就饶了他们的性命。祖大寿听说后,就劝何可刚说:“现在,城里粮食没有了,援兵也不来,再抵抗只有死路一条。咱们开城投降吧!”可是,何可刚就是坚决不投降。后来,祖大寿为了保命,祖大寿命令部下逮捕了何可刚,并且打开城门投降了。

这个故事,何可刚和祖大寿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为义,一个是为利!

其实,在我们教育工作者中,有些人是为义而工作的,也有些人为利而工作的。只不过为义而工作的人很容易被为利而工作的人“熏染腐化”……

因此,面对急功近利的教育现状,面对利欲熏心的社会现实,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必须把中国的教育当作一件神圣的事业来做,必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只有这样,我国的农村教育才能走出“低迷”的教育困境,才能使中国的农村教育实现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洗礼,才能使中国的农村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突围,才能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更加繁荣的教育春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