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二十九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二十九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二十九

这年春天来得特别迟,走得也特别快,按常理,三月真是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时候,可是这年三月,天气就变得极不正常,太阳多少天不见影子,天空不是多云就是下雨,反正没有春天的样子,让人感觉到浑身不爽,连院子里平时喜欢报晓的公鸡也懒得叫一声。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同桌风波”在两个家庭父母的共同努力下,愉快平息了,但是,两个孩子的友好关系还需要慢慢地修复。

下面,我们看一下万宝强女儿的一则日记,让我们来了解万宝强女儿在后来日子里是怎样对待她同桌的。

日记是这样写的:她(秦文倩)总是在我写作业的时候打搅我,说我的东西已经过界了,我赶忙将我书桌子上的东西给整理、安放好,让她无话可说!这样就避免了一次小冲突。何必跟她一般见识?这也许是人的共病,看不得别人有一点点奋进的样子。因为她内心恐慌别人学习成绩超过她……

理解一点吧!多包容些吧!因为,在自己今后的人生中你面对的人将比这更加多样化。所以,我应该学会怎样去“接纳”她们。比如,刚才她打搅了我,她想要一点“回应”,我就给她一点“回应”。当她得到一些“回应”后,她内心就满足了,而我即可以重新回到我思考的题目上;如果,我不给她一些“回应”,她心里就会不爽,而我也会跟着她不爽起来。这样,只能让她暗地里发笑!一个人做大事要有做大事的胸襟,虽然自己不是什么伟人,但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论扮演什么角色,都会遇到此类问题,只是应该回应的方式不同而已。也就是说做伟人的回应更wisey些罢了。

所以呢,我们做人还是应该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吧!这样,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解决的了。从容些,淡定些,心中要争一口气,慢慢地释放,忍者无敌!

某年某月某日

当我们看完万宝强女儿的日记以后,我们就会明白所谓的同桌之间的小闹剧,都是一些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生的小矛盾,如果彼此坦诚一点,心胸宽广一些,遇到问题的时候,多冷静一些,多切磋一下,不要说这点小问题,就是更复杂的、更有一些“伤害性”的问题,都能够在正确的交流沟通中化成一缕温馨的香,一杯浓浓的酒,一个轻松的笑。不管谁先主动沟通,这些都是次要的问题。即使你是事件的受害者,你也可以用一种高姿态作出些许让步,不要纠结于对方的小“过失”,这样自然就会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结局。

如果你是一个伤害别人的人,或者你是有伤害人家的倾向的人,你就应该主动地向对方伸出友谊的手,勇敢地承认错误。如果当面不好说,你可以用一片小纸条,写上你的道歉,放在他能够看到的对方,表达你的诚心。如果你的道歉还不能打动对方的心,对方暂时还不能接受的诚意,你还可以试着再来一次,直到他接受你的道歉为止。我相信天底下没有那么固执的同学,更没有那么固执的同桌!如果有那样的同学,那么他就不配接受你的道歉。你失去这样的同学,在今后的人生中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的(据我从教经验来看,这种同学非常少见)。

因此,我们同学在遇到小摩擦的时候,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的一生当中能够成为同学的人能有多少,而能够成为同桌的人就更少了!学会珍惜,学会关爱,学会谅解,学会宽容,学会接纳别人的不同的观念,学会容人之短。如果你能够得到如此这般高尚脱俗的境界,也许你今天就是一个不值一提、稚气十足的毛头小孩子,你的明天就一定能够成为超凡脱俗的成功者。

说实在话,十年寒窗,又有多少人能够摆脱平庸、幼稚、粗俗的困扰?又有多少人能够一路凯歌、一路阳光、一路欢笑,直达理想大学的呢?智者和庸者的最大区别,就是对待小事的心态上,智者喜欢把烦恼的事情缩小,把快乐的事情放大;而平庸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最喜欢把烦恼的事情放大,而把那些快乐的事情缩小。

所以,智者每天都用快乐的心情去面对学习和生活,而那些平庸的人,就只能每天露出愁苦不堪的脸去接物待人。结果,智者越来越聪明,平庸的人就越来越愚蠢。其实智者与平庸之人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平庸的人愿意丢下那种不健康的心态就可以加入到智者的行列,就会和智者一样拥有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明天。

如果我们这些做学生的,为了一点细小的事情,闹出一点小矛盾,就横眉竖眼,剑拔弩张,大有不共戴天之感,谁也不愿意吃半点亏,谁也不愿意让对方三分,那么就很容易使平日和睦的同学关系,蒙上一层阴影,并且很容易在各自的内心涌上一堆强敌入境的“怒潮”。

我们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让人家三分,就会让别的同学笑话,尤其害怕让那些柔弱的女同学笑话,骂自己的是一个十足的懦夫;还有些同学总认为自己有理,有了理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了理就可以永远站在“真理”的领奖台上,就可以拿到制对方于死地的尚方宝剑,就应该在同学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气概,或者在同学们面前显示一下本姑奶奶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江湖女侠形象。

万宝强女儿班的班长,在班主任严格“调教”下,对班级纪律管理的相当严,但是,这位班长在管理方式方法上还欠火候。

有一天晚上,上自习课的时候,突然全校停电。全校顿时热闹非凡,口哨声、万岁声、鼓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到处都像炸开锅一样。

万宝强女儿班级,班长一声令下,很快恢复了平静。很多同学都从桌肚里面拿出蜡烛,点燃,趴在桌上继续自习。可是,这个班级有一个调皮的学生,见到突然停电,很兴奋,拿着点燃的蜡烛,下位找同学聊天。

这位调皮学生把班长的命令当作耳边风,于是乎,先是一场互不相让的“口水战”,紧接着就是互不相让的“大闹天宫”,教室成了“战场”,拖把成了武器,桌下成了战壕,小凳子成了挡箭牌,甚至还让全班同学看到一场“精彩”的柔道表演,身上身下,翻了几个身,再从地上爬起来。同学上去阻拦,就是不依,还在极力伺机寻找对方的薄弱点,给对方一个“痛快”的反击,最后,在同学们的“老师来了!”的声音中,交战双方才“戛然而止”。以上就是交战双方在小摩擦后所留下的精彩画面。

胜者脸上无光,觉得难为情;败者脸上更觉无光,委屈地希望老师给他“报仇”。当老师把他们喊道办公室的时候,交战的双方,都好像成为一只斗败的“小公鸡”,都耷拉着耳朵,面生不安之心。交战时候的“豪迈”早已被老师的威严一扫而空。于是,他们在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育中产生懊悔、惭愧心理。

其实,同学之间争执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他们的内心都是善良的、都是友好的!根本就不愿意把这份难得的同学之情看得那样浅薄,都是愿意好好地与同学相处下去的。只不过是自己一时冲动,把小矛盾放大,结果就产生一场“不可以”避免的小纠纷。不管是取胜的,还是失败的,到最后都成了过意不去的“低头小羔羊”。

过了一段时间,破碎的关系都在教师的教育声音中渐渐地修复,大多数的同学都还是宽宏大度的,至于和好的程度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但是也有一些难以愈合的伤口,需要更长时间去慢慢修补的,这要看你是智者还是平庸者。如果你是智者,你的心中就没有过不去的槛、就没有解不开的结。

古人云:秋雨不遮天。其实,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往往也是没有根由的。犹如像秋天的天空,说有“雨”立马就下到你的身。可是当你仰望天空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云彩在哪里?而学生之间的小纠葛,往往不存在有什么真正的原因,或者叫不是原因的原因。就是在斗嘴的当儿,都还能够破涕为笑;就是斗嘴了,往往也是不存在什么忌恨、报复的,很难与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在一起斗殴相提并论。

这些在校的学生,他们都知道同学之间的感情弥足珍贵,因此都不愿意在自己的幼小心灵上刻上“幼稚”的伤痕,总希望,偶然产生的小斗嘴很快过去,更不希望这些小闹剧在自己的学习上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这些小闹剧都是学生在读书阶段的不遮天空的“小雨点”,都是成长过程中独特的“风景线”,即使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不会把这些小闹剧当作宝贝收藏起来的,更不会成为学生们未来交往的“绊脚石”。

我们做教育工作者的大可放心。当然,事情都没有完全绝对化的东西,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把读书阶段的与同学之间的小闹剧当作“窗户纸般”的仇恨记在心里的,太顾及自己二寸半的面子,不能坦言释怀,给自己美好的人生强揉进这些不和谐、不美满的沉渣,给自己多彩的人生掺进些许遗憾。

我们应该知道中学时代的事情,都是最纯洁无暇的。所以我要在此告诫天底下所有的同学们一定一颗宽容的心,不必给自己的身心多加一份灰色的负担!我们常说自己要虚怀若谷,你想如果连中学时代的“同学小矛盾”都耿耿于怀,岂不有失做人的水准吗?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教师,一看到同学闹矛盾,不管谁对谁错,都是怒火中烧,严加训斥。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这是千万要不得的。

万宝强学校有一位年轻的班主任,他在班主任值周的时候,遇到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学生晚自习后,有几个学生不睡觉,竟然准备翻墙头到街上玩,被这位年轻的班主任抓个正着。其中有一位学生态度“傲慢”,被这位年轻班主任打了一巴掌,嘴角流血。这位学生很快用手机叫来自己的父母,孩子爸爸见儿子被老师打得嘴角流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对这位青年教师拳打脚踢,幸亏没有造成什么大伤害。一顿教训过后,这位家长还硬要这位青年教师给他的儿子赔礼道歉,否则就让这位教师从他的胯下钻过去。这样,整个教育孩子的过程,最后变味了,演变成为令人心痛的育人“悲剧”。

孔子在《论语·微子》中曾经说:“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鲁迅在《华盖集·这个与那个》文章又说:“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他们都强调对人不要求全责备。

因此,在教育的舞台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不能有求全责备之心。尤其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处理学生或者孩子的时候,更不能过于苛责我们的孩子,更不能要求他们完美无缺。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成长中的“孩子”。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训练人的心灵,剔除不良欲望的困惑,排除心灵的低劣部分对学生认识真理的干扰,使学生的心灵不断“纯化”,以发展理性,抛开低俗的欲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让学生或者孩子成为社会的“栋梁”。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他们身上都没有“缺点”,那么他们又怎么能叫“孩子”或者“学生”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