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四十三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四十三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四十三

现在已经是深夜十二点多钟,杨建云还在陪女儿看书。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有什么吃的吗?”女儿问。

“有鸽子肉炖木耳。要吃点吗?”

“不,这个时候,要是来一碗鸭血粉丝就太好了,昨天门旁王阿姨送给我的那碗真是太好吃了,到现在我的口水还在留着呢!”

“这个我做不到,”杨建云有点过意不去地说,“不过,明天我会满足你的要求。”

“那好吧,”女儿高兴地说,“我真有点饿。现在…就将就吃一点吧。”

“我到厨房里把饭菜热一下,”杨建云赶忙说,“你等一会儿,我现在就去下楼热饭。”

杨建云轻轻地打开房门,脚步放得轻轻的,走过五米左右的过道,又顺着楼梯的扶手小心翼翼地下了楼,很怕惊动楼上已经熟睡的家长和孩子。当她走到楼下面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个伴读小院子还有六七个房间灯还在亮着,她知道这些都是今年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在挑灯夜战。

哎!这那里是高考,这分明是催命鬼!她无奈地摇摇头,径自走下楼前面的台阶,来到自己租的小厨房,为女儿办饭。尽管自己这时候已经感到腰酸腿疼,但是,一想到这是自己应尽的职责,这是为自己女儿打拼前途,她的劲头又来了。

“现在,哪家不是如此这般呢?”她边做饭边自言自语道,“如果女儿能够考上一本最好,实在考不上一本,二本还能将就,如果连二本都考不上,叫我这张老脸往哪藏。”

等到女儿饭吃过,杨建云连下楼刷碗的力气都没有了。

最近,万宝强夫妇心里非常害怕别人说他们的女儿没有出息,害怕别人说他们连一个孩子都教育不好。可是,越是这样,偏偏越有人要他们“好看”。

“现在,你的女儿成绩怎么样?”有一天杨建云碰到以前的同事,同事非常关心地问。

“还好吧。”

“考上南京大学应该没问题。”同事笑着说,“你的女儿真是好样的,如果我能够有你这样的闺女就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这个不好说,”杨建云有点脸红地说,“我认为女儿考一个一类本科应该没问题。”

这类谎言,不仅杨建云在说,连一贯以诚信为做人原则的万宝强也会说。其实,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女儿以现在的成绩是绝对考不上国家一类本科的,但是,他们心里都不服气,都仍然希望他们的女儿能够在一百天冲刺中能够出现奇迹。

面对高考的压力,万宝强夫妇的理智已经下降到小学生水平。

谈起高考,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白蛇传》主题歌《千年等一回》。因为高考在学生眼里,那是十年寒窗破壁之日,那是检验自己实力的舞台,那是一次圣洁的洗礼,那是一次搏击长空的最好机会,那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辛酸难耐的日子,多少个枯燥无味的黄昏,都会在高考的结束钟声里面拉下帷幕。它是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告别那些朝夕相处的伙伴独自远行的前奏,它更是告别“旧我”、迎接“新自我”的跳板。也许昨日的丑小鸭,转身一变就会成为“身价千倍”的白天鹅。因此,多少期待的目光、多少无声的叮咛,多少无声的叹息、多少撕心裂肺的哀痛,都会在高考的进行曲中,演绎出一幕幕人间“感天动地”的悲喜剧。

纵观教育历史风云,横观当今教育万象,我们虽然不能简单说高考是我国一千年多年科举制度的延续,但是它在“选拔人才”方面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的芳香不仅让那些身居高楼大厦的“富家子弟”所钟爱,也让那些深居荒野僻壤的“农家子弟”所青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更把“痴情”的目光凝聚在这个充满“无限诱惑”、“无限迷茫”的高考当中。生命中“英雄交响曲”能不能在这里奏响出最华美的、凯旋乐章,他们都会在高考中找到“最满意”的答案。我们的父母明知自己只是高考舞台的配角,但是,我们父母的心却比当主角的孩子更热烈、更投入。

高考对我们父母而言,不仅仅检验自己家庭教育得失的“天平”,更是对孩子未来寄予厚望的瞭望塔。不管是功成名就的“达父母”,还是“迟暮无望”的“穷父母”,他们都会把自己“今生”还没有完成的心愿、没有实现的理想,都希望在孩子的高考当中找到心灵的寄托、情感的抚慰。

当他们看到孩子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们眼里的大学通知书绝不是“一纸公文”那么简单,而是他们重振“家业”的门票。特别是对那些现在还是住小瓦房的、农家子弟的父母亲来说,更是他们摆脱苦苦经营的“惨淡人生”突破口。这个“眼前的贫困”、这个“眼前的无奈”对他们都不那么重要了。

他们认为有了一个争气的孩子,这比拥有全世界所有的财富更重要。有“出息”孩子就是他们全部的荣誉,就是他们的全部快乐,就是他们全部的幸福。如果他们的孩子有幸考上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他们的高兴更难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那种幸福的目光,那种幸福的神情,就是天上的玉皇大帝见了,都会顿生嫉妒之心的。

在这场高考大战中,父母亲是孩子“拉长的影子”。如果孩子高兴,他们就会比孩子还有高兴;如果孩子哭泣,他们就会比孩子更伤心。孩子每天的“情绪”,就是他们整个家庭的“晴雨表”。

只要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一公布,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话来形容中国高考家庭,确是有点不太确切。因为,高考分数线吹来的不全是“春风”,因为它吹来的还有“寒流”,它吹开的不一定都是沁人心脾的“玉兰花”,还有给人带来痛苦烦恼的“罂粟花”。如果用“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句话来概括它的意思那倒是很合适的,但是用这句话来概括它的气氛却有点太“淡了”。

因为高考录取分数线给考生以及家庭带去欢乐或者悲愁,那是用任何语言都是无法形容的。虽然现在没有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人物”出现,但是,考生因高考失利而出现的跳楼、精神分裂的还是大有人在。

按照现在社会风俗,每年阳历八月底到九月初,高考录取通知书一到,不管是有钱的人家,还是无钱的人家,他们都要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设宴庆贺。鞭炮声、祝福声响彻大街小巷,其热闹的程度根本就不亚于农家娶媳妇的场面。对于那些名落孙山的学生家庭来说,只要你到这些人家门口一站,总有一种青苹果丢到垃圾堆里面没有及时运走而发酵变质的“霉气”味从门口飘出来,让你感到浑身不爽。人啊!就像一朵开在四季里的花,只要你给它一点“春光”它就会立马灿烂起来;如果你给它一点“秋霜”,它就会立马变得枯萎不堪。看来大自然的兴衰法则,总是和人的“天性”息息相通的。

由此,可以看出,万宝强夫妇在大考即将来临之时,他们的种种反常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看作为高三毕业班的老师们,他们认为自己的学生参加高考,就是拿自己“创造”的“劳动产品”到市场上去销售。如果那一年风调雨顺、阳光明媚、市场的行情进入“牛市”,能有几个得意弟子考上清华、北大这些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学,他们的心情,也会跟着学生的“喜气”,洋洋自得。其洋洋自得的程度并不比考上大学的学生差。这里面的原因,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问题,主要还是经济利益对他们的刺激。

这所县城中学是这样规定的,对高三每个班级都下达考上本科生的指标,这些保底的指标是带有任务性质的。保底的本科生数是和任课老师的保底奖金是一致的。近几年,这所县城中学高三普通任课老师的保底奖金是一万五千元左右,普通班级的保底本科生数十五个人,对那些“超过本科生保底数”或者“没有达到本科生保底数”的班级任课老师,都实行严格的奖惩。多考一个就多奖励这个班级的每一位“任课老师”二千元左右,也就是说这个班级考上二本以上的本科生数目越多,任课老师获得的“奖金”就越多,任课老师获得的“荣誉”就越大。

一般情况,高三分管副校长每年能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多拿十万块钱,班主任每年能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多拿七万块钱,普通的任课老师每年能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多拿四万多块钱,而高二、高一的领导和老师他们是没有这个待遇的。好在这个学校大多数老师是跟班走的,大多数教师是有机会得到这个特殊“待遇”的。

但是如果你在这个学校深得分管校长喜欢,你就可以继续留在高三任教。也就是说,“高三任课老师”就可以比“高一任课教师”每年多拿四万多块钱;“高三班主任”就比任“高一、二班主任”多拿六万多块钱。你想,这对于无缘“升官发财”的老师们来说,它的诱惑力根本就不亚于“名车模”对你“挑逗”的眼神。

所以,这些被国家高考滋生出来的“高考经济”,让很多“局外人”感到“眼红”。因此,有人说“这个地方”不仅是一个“水深”的地方,也是一个容易“浑水”的地方。

“四地联考”如期举行。

“我班汪洋同学数学这次联考考了一百零八分,改卷老师在给试卷‘合分’的时候,少加二十分,变成了八十八分了;我班的胡鹏也被少加十分。”考完后的第一天,代高三数学的李哲教师找到负责高三数学阅卷的学校数学学科王主任,要求王主任把汪洋、胡鹏同学的数学成绩改正过来。

“八十八分是一个吉祥数字呀,”王主任拿着汪洋的数学卷说,“你想想,现在试卷都已经发到学生手中,算绩效的分数都已经公布,就算是这样,你也应该早点拿来呀,我看这一次就算了吧。”

“这,怎么能就算了呢!”李哲老师气愤地说,“这可是学生的辛苦考出来的分数呀。”

“分数被算错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王主任振振有词,“当时卷子上的姓名都是封闭的,‘合分’的人又不知道这是谁班的学生,你班有‘合分’错误的,我那个班也有‘合分’错误。如果都这样斤斤计较下去,那怎么能行呢!”

王主任说完,也从办公桌上,也拿出几张学生考试试卷,在手中扬了扬。

李哲老师不知道王主任手中那几张试卷是否确有“合分”错误的试卷,但是,他从王主任那咄咄逼人的气势看出,王主任手里的试卷是“假的”,甚至李哲老师还认为,王主任班级学生中还有在“合分”中多算了分数。

“哎!怎么这次我代的高三(26)班语文平均分比别人少了十分,”岳稳老师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叹气说,“我们班级的学生作文分普遍比别人低,看来我真的还要在作文教学中多下功夫。”

坐在墙角的、负责本次月考改作文的秦冲老师听了岳稳老师的叹气,心里不是滋味。

午饭的时候,李哲老师走到岳稳老师桌前,邀他一起到学校食堂就餐,岳稳说:“你先去吃,我这次月考没有考好,自罚一顿午饭不吃,我正在分析学生考试试卷,准备给个别学生开一次小灶。”

“注意自己的身体,”李哲老师被岳稳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认真地说,“你下次月考肯定会超过他们的。”

“可是我怕学生的作文还是写得一塌糊涂。”

“相信自己吧,别忘了,今年提前被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录取的学生杨凯是你的得意弟子。”

“可是,这次杨凯的70分的作文,竟然考了52分…我真的担心我班的作文成绩从此一败涂地。”

“那你好好地总结试卷得失吧,等我吃过饭回来,给我谈一谈你所悟出的真经。”

“你看我们该去买张末尾是八八的彩票吗?明天是离高考第八十八天。”

“行啊,”李哲说,“不过上期中奖彩票的末尾数字是十四。”

“这种不吉利的数字在以后的中奖彩票中,肯定不会再有的了。你吃过饭帮我弄一张末尾是八十八的彩票好吗?”

“我可以帮你买一张。”

“你现在如此相信八十八这个吉祥数字吗?”

“是的,”岳稳非常肯定地说,“因为,我现在很沮丧,只相信天意,不相信自己。”

李哲老师吃过饭没有午休,在校园的操场上转了几圈,觉得岳稳老师现在还没有吃午饭,便来到学校的超市买一点零食,径自来到高三教师办公室,发现岳稳已经在椅子上熟睡着,他便把办公室的空调调到二十度,怕岳稳老师着凉。

岳稳老师今年三十五岁,正值风华正茂季节,但是,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他躺在椅子上,睡着了。从来没有认真打量过岳稳老师的李哲,今天才发现岳稳老师已经不是他想象中的岳稳老师了,他的头显得非常苍老,眼睛闭上,脸上竟然感觉没有一点生气,整个人就像大病初愈的模样。

“醒醒吧,岳老师,”李哲老师说,一只手推着岳稳老师的肩膀。

岳稳老师张开眼,他的神志仿佛从遥远的天际回来。微笑着。

“我有点困,什么事?”岳稳问。

“午饭,”李哲老师说,“赶紧吃吧。”

“我的肚子不太饿。”

“得了,吃吧,你不能只知工作,不吃饭。”

“你自从代高三课以后,不也是这样干过,”岳稳说着,站起来,把临睡时候放在自己身上的学生试卷收起来重新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顺手接过李哲老师的零食,又开始工作了。

不错,面对高考,我们必要的加班加点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们可不能违背人的成长规律,一味地向时间要效率,要知道,会休息,才能会工作,成功的对面还有失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