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四十四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四十四章教育大突围 一百四十四

“你知道世界拳王乌克兰小克里琴科出场费是多少美元吗?”万宝强躺在床上对自己妻子杨建云说,“我知道你肯定说不出来。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对,”杨建云说,“我只关注赛场上谁是真正英雄。”

“有点道理,”万宝强微笑着说,“但是你要知道拳手出场费,可以反映拳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个不一定,”杨建云说,“前拳王泰森当初出场费也很高,但是,人们对他的评价就不好。”

“那是个案,”万宝强说,“希望你能够对当今拳坛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我不想了解那么多,”杨建云说,“我仅希望每一次比赛都能够客观公正,让真正的英雄得到应有的回报,让英雄不在心里流泪。”

“让真正的英雄得到应有的回报,”万宝强重复着妻子说的话,“你说得太好了,可是在这个人的世界上,有些英雄往往是作为普通人的陪衬物出现的,他们中甚至还有人因为自己的杰出才能而遭受不公正的礼遇。”

在这所县城中学中有两位优秀教师,万宝强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他们是任教他女儿的高二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这两位老师真可谓是年轻有为,不仅是治学严谨,而且是在教书育人方法独到,敬业心、事业心都很超强,深得班级学生的喜爱。

可是这两位教师就是“看不惯”这种特殊的“高考经济”。因为这种“特殊的高考经济”已经污染上了“铜臭味”。另外,由于这里面存在较大的利益问题,所以这件事的背后还会时常发生不干净的“灰色交易”。往往导致那些年轻有为的教师,因为没有“灰色交易”的经验,而失去任教高三或者继续连任高三的机会,使自己的“高考经济”蒙受较大的损失。

下面我就来简单说一下万宝强的女儿高二数学老师高明,高老师是安徽巢湖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做万宝强女儿老师的时候,年龄才二十七八岁,是一个毕业不久还没有成亲的小伙子。

由于自己毕业的时候,思想不够成熟,对工作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在南京市区寻找工作的时候,“投档”迟了,结果失去了在南京市区工作的机会(他很多同学在南京市区找到工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慕名来到现在的这个中学,原因是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山水如画。

有人说“年轻”是成就事业的通行证,我认为很“精辟”。他来到这个县城中学,县城校长看了他的履历,非常满意,二话没有说,就爽快答应他到这个学校任教。由于高明这个小伙子很帅气,外在表现总会给人一种洒脱的感觉。第一年学校校长就让他任教高三“一个班级”数学。

这个决定,应该是这个学校历史上第一回。按常规,哪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第一年就任教高三毕业班的课呢?学校所有的老师都为他捏一把汗。哪知道这个小伙子天生就是一个敢拼敢干的人,他不但能够虚心地学习老教师的先进经验,他还认真钻研高考大纲。由于他年轻气盛,工作热情高昂,就在学校组织的高三第二个月考测试中,他所任教的班级数学成绩开始领先同行。

再后来,他所任教的班级数学成绩一路攀升,就在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时候,他所任教的班级数学成绩“平均分”已经超过“年级平均分”二十六分,使同行老师不得不刮目相看。他的成功得到了学校校长、学生的普遍好评。

就在那一年的高考中,由于他所任教的数学成绩相当突出,他所任教的那一个班级达到二本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数就超过全校班级平均数8个人,另外在他的班级里面,有两个学生还破天荒地考取南京大学,这真是太有点让人出乎意料了!因为,他所任教的班级是这个县城中学的普通班,不是特色班,更不是火箭班。

成绩出来了,但是带给他的不全是掌声和鲜花。首先,和他一起任教的高三数学老教师就对他不满。原因是:这个“学年”的高三月考试卷都是由高三老教师提供底稿的,连高明老师在月考试卷上面的“修修改改”都是在老教师的指点下完成的,因此,这些老教师认为高明老师在平时“出卷方面”没有功劳;在平时课堂上,高明老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每天都要到老教师的班级进行听课,课后老教师还耐心细致地向他传授教学经验,对高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给以耐心的指导;不仅如此,他还邀请老教师听他的课,并且还要老教师对他的上课,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他上课时候出现的不足和以后所要努力的方向。所以老教师认为他在上课的方面没有什么过人的本领。

至于他为什么考好,老教师普遍认为,这个高老师喜欢在“课后”向他们请教问题,耽误了他们宝贵的备课时间,消耗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的课堂教学过于“疲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有些老教师认为,他们在课堂上有时出现的小失误都是由于高明老师浪费了他们太多精力造成的。值得高明老师“高兴”的是,那些老教师没有讲他们课堂废话多也是高某造成的。

这样,那些高三老教师教学成绩不如高明,就被高三年级的“当权派”武断地认为这是受到了高明老师的“干扰”造成的。所以,高明在教学上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并没有得到高三老师以及领导的普遍认同。

接着,学校里面还传出很多不利于高老师的“流言蜚语”。有些人说,今天这个高老师取得的所有成绩和所有荣誉都是别人的功劳;也有人说,高老师所教的数学成绩好纯粹是偶然,都是由于在“当初”分班的时候没有分“均匀”造成的。

在这种“流言蜚语”的影响下,学校里很多数学教师不愿意和他在同一个年级任教数学,因为,他们认为和高老师教“同一个年级”数学,丢了“奖金”不算,另外还让他们名誉扫地,大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意味。

甚至有些教师不愿意和他一起任教同一个班级,原因是,每天中午高老师“不睡午觉”、课余时间基本上在办公室坐班,很多学生都去向他请教数学作业,使学生平时大部分课外时间被数学作业占用了,他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休息,还大大地影响了班级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

因此,这个高明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就被背后的“流言蜚语”肢解的“体无完肤”。得到教师的评价就是:他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建立在牺牲班级其他老师的利益上,完全是一种损人利己的缺德行为,这样的老师,我们以后一定不会同这样的老师搭班,因为他是小人,整天为了比别人多拿几个奖金,连同班任课老师的情谊都不顾,与他在一起教书你只能自认倒霉,丢了奖金不算,还要让你吃一鼻子灰!爹爹,我们惹不起只能躲得起。

“这个小子今年鸿运当道,班主任为他所任教的那个班拈了一个好阄子,他们分到一个好班,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比我们其他的班级好得多,我们都是教了多少年的教师了,这种情况又不是什么头一回,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天生的,如果遇到了那些好学生,就是大街上捡垃圾的农村不识字的“大老粗”来教他们,也能让他们考上清华、北大。”当年和他一起任教高三的一位资历较深的老教师,在学校领导面前如此评价他。

我们都知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学校里面对高明教师不利的“流言蜚语”,都是个别教师“想当然”造成的。因此,这个学校还是能听到许多对高明老师实事求是的、“赞美”的声音。

“高老师工作热情比较高,对自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非常有爱心,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虚心向别人请教,确实是一位很敬业的老师。”分管高三的领导“如实”说,“当然他的成长离不开领导对他的关心,离不开同行教师对他的支持和热心帮助。

其实,我认为对一个教师评价最有发言权的就是他班级的学生。因为,我们知道:河里面的水质好不好,鱼儿最清楚。

下面就听一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是怎样对他评价的:他班级的很多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高明教师,那就是名如其人:“高明”。

事实上高明教师就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班级的所有学生都非常喜欢他,他对自己的学生从来都不是当作学生看,而是当作自己的小弟弟和小妹妹来看。只要学生有问题到办公室去请教他,他会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特殊情况除外),耐心地给学生讲解问题,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哪怕有学生在节假日用手机向他请教问题,他都会给学生认真解答,绝对不会怪罪他们的。

他在学生面前从来不摆架子,跟同学谈心、拉家常都是那样的投入。他的知识渊博,不仅仅表现在数学方面,就是在其它的学科方面,他也是相当的“了然”。他上数学课能让学生感到妙趣横生。

他虽然“那一年”不是班主任,但是学生遇到问题总会请教他。他不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学生的生活、身体。对那些身体不舒服的学生,他总会很细心地问长问短。如果有学生得了伤风、感冒、头痛、发热、拉肚等小毛病,他总是从自己办公室的抽屉里面拿出常见的伤风胶囊、维C银翅片、氧氟沙星胶囊、藿香正气水、消炎止咳片等家庭常备药,来给学生吃。学生给他钱,他总是说,这是我用“医保卡”开出来的药,不要钱。高明教师真正是学生的一位良师益友。

自古,“娥眉”尽遭人妒,所以他的杰出才能,只能被那些“灰色”的舆论暂时地埋在坝下。第二年,他被校领导安排在高二任教数学。他在高二的表现非常突出,他所任教的数学“平均分”经常超出“全年级数学平均分”二十多分。

就在那一年,万宝强的女儿非常幸运地赶上他教高二数学课。她在高老师的精心培养下,数学成绩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学成绩经常考到一百五十多分。在高二升高三的最后一次市统测中,高明所任教的数学,一百六十分的试卷,当时他的班级总数的七十八人,一百五十分以上的学生有十八人,一百四十分以上的学生有三十一人,一百二十分以上竟然得到五十五人,这是整个县城中学少有的“盛况”。

高老师认为自己在高二的教学“很好”,他应该到高三任教了。可是,当学校开会宣布高三“任教老师名单”的时候,高老师竟然落空,他感到不可思议。他觉得自己的应有的尊严被人当球踢了。他很郁闷。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他不住地在内心责问自己。我又不是不能胜任高三数学的,你们为什么不让我到高三任教呢?

高明老师是一个性格偏向于内向的人,平时总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办公室里面很少与人闲聊,所以在老师们眼里就是一个近乎“白痴”的人,所以那么多的美誉,那么多的实绩,只能遭来很多非议。要知道在一个不尊重人才、不尊重劳动的环境中,他即使再优秀,也会当作路旁的草芥,被人不屑一顾的。

说实在话,那年负责高三的副校长还是非常喜欢这个相貌堂堂、学识渊博的高老师,他也想让这个高老师进入高三任教。但是,他在核定高三任教老师的时候,刚把这个高老师说出口,就遭到在场老教师的反对,特别是那个准备任教高三数学的高三年级主任、“德高望重”的王老师强烈反对。

“我不同意高老师任教高三,要知道一旦高老师到高三任教,他就会给很多高三数学老师带来诸多麻烦,容易使和他搭班的老师带来消极情绪。高明多拿几万块钱,这对我无所谓,我就怕由此引起诸多矛盾,就太不值得了。”王主任理直气壮地说。

要知道,这位副校长对在座的其他老师意见可以不听,但是,这个王主任的话他不能不听,原因就是这个王主任是这个学校校长的内侄。所以,副校长权衡再三,还是把这个高老师从对高三任教的“队伍”中拉了下去。

其实,这个王主任不是怕老教师产生消极怠工,而是自己心里有鬼,他不愿意让自己的“星光”在别人“阳光”下暗淡下去。所以,他找来很多不是理由的理由,来阻止高明到高三任教。

学校虽然提倡高二老师可以跟班走,但是每年总有一少部分要“留级”。而“留级”这些老师的名单都是由年级主任和分管副校长来决定的。

如果学校都是按照老师的个人实际能力来操作这些事情,那么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教学上很容易做的事。但是由于这里面存在着“很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就滋生出很多的“学问”。那些和分管副校长、年级主任关系不错或者是沾亲带故的,自然就成为可以优先考虑的对象了。

因为,在现实学校中,不少教师认为:学校所有教师教学能力都是相差无几的,如果他所教的学生成绩好,那都是因为他所教学生的学习基础好。

亲爱的读者,你们想一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老师的教学水平与裙带关系比起来又算什么呢?

按常理说,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是一块圣洁的地方,可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清水衙门”还会出现这种不和谐的“杂音”呢?也许这就是鲁迅笔下“小知识分子”的、“皮袍底下”的、“小我”思想在作祟的结果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