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教育大突围一百五十三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五十三章教育大突围一百五十三

老师是架设在学生与父母之间桥梁,父母对孩子“冷暖”较熟悉,但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中需要什么就没有老师清楚了。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有人说“养我者父母,助我成才者老师”,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也就是说,父母给孩子一个肉体,而老师却给了孩子一个较为健全的人格、一个能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技能、一个较为理性的头脑。所以我认为在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人:一是自己的父母亲,二是自己的老师。

作为老师,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学生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一定要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来教育。我们不仅仅要多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我们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父母亲能够做到的我们老师一定要力求做到,甚至父母亲做不到的我们老师也要力求做到。所以,我认为,没有爱心的人是永远不配做老师的。我们都知道爱心就意味着无私的付出;就意味着甘为人梯的牺牲;就意味着清苦一生的选择。我们应该清楚,爱心来不得半点逢场作戏、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没有高尚境界的人是很难做到的。有人把老师定性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也赞成这个观点!我们都知道天底下任何形容词都有它的模糊性。当然这个“光辉”形容词也不例外。那么,这个“最光辉职业”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最好的解释就是它具有一颗比父母更为博大的爱心、一种更能催人泪下的、甘为人梯的牺牲。

作为老师,就要永远担当一种比泰山还要重的责任。父母的肩上所担当的是孩子养育责任,而我们老师肩上却要承担学生成才的重任。就人的一生来说,我们不能忘记父母亲的养育之情,更不能忘记老师的栽培之功。如果人离开了父母的养育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人离开了老师的栽培就会成为不可雕琢的“朽木”。人生命的价值,不是简单的生存,而是对全人类要有所贡献。如果我们基于这一点考虑,我们老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就是要担当起为全人类谋求福利的任务。我们这些老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技能指导,而且还要对学生身体素质、美育鉴赏能力、德育熏陶负责。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对全人类的科学发展负责。

作为老师,你必须具备驾驭教育教学的科学方法。对学生的教育,绝不是仙女散花似的传授,而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讲究教育之道。所谓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等都是教育方法大树中的“点点花絮”。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快速成才?如何使自己的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栋梁之才?这些都是我们做老师的一生孜孜追求的、真理性的课题。所谓的教无定法,都是在从侧面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专业性的技能,还要具备匠心独运的为师之道。所以从这一点考虑,我们老师必须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动如“戏水蛟龙”,静如“白鲸浮海”。这其中“锤炼”之功,决非贪图享乐之辈所能驾驭得了!这里面的真知灼见也并非凡夫俗子所能洞察明了!这里面的处世之道,只有那些不为尘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所惑之人才能慧眼定夺!我不知道这个世界鲜花为谁所开?为谁所艳?但是能够配上那朵“最芬芳”、“最鲜艳”花的人,应该是孩子们、学生们的最敬爱的老师。因为老师们的灵魂,已经超越了一切“浮躁之物”之上。因此,我认为,一个人只要你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你就必须接受高尚灵魂的洗礼。只有这样,你才能拥有“渊博”教书育人知识;你才能拥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你才能充满激情地步入温馨的教师殿堂,做一名合格的老师。

作为老师,你必须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因为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以传道授业为己任,没有半点贪婪之心,没有半点损人之念。你用一颗最纯朴的“泥土”之爱,为学生催生智慧的种子;你用一种无私的“绿叶”精神,为学生绽放事业的花朵;你用一种勤奋的“蜜蜂”之心,为学生营造甜蜜生活。你甘愿用一生的心血,坚守三尺讲台。以粉笔为友,以黑板为田,用知识为种,把学生当作自己终生服务的上帝。以孤月为灯,以学校为家,手握清贫,脚踩寂寞,清风为伴,心游长空,不求闻达于官宦世家,不为浮云泯灭内心良知。不管眼前的学生是“巨人”还是“侏儒”,你都心甘情愿把他们托起到自己的肩膀上,让他们尽情地“揽月摘星”。

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我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支持和拥护者,因为,我已经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十五年新课程改革,仍然是停留在换汤不换药的地步,没有真正在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下功夫,没有真正从教育在本质上去更新传统的教育。基于这一点考虑,课改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从课堂中得到实惠,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必须让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不应该只顾老师自己讲问题,而是应该教会学生遇到问题如何思考。让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快乐的生活,当做一种健康的享受。现在全国上上下下都在搞课改,都在对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刻地反思,如何从传统的教育中突围出来,才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在很多中学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列并且取得很多骄人成绩,给我们这些正在探索中的教育人带来曙光,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吹响了突飞猛进的号角。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对当前课改责无旁贷,应该勇立潮头,接受新课改的洗礼,惟有这样,不给自己留退路,才能走出课改的深水区,成功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作为教师,必须潜心研究教学模式。新课改已经进入到第十六个年头,传统的课堂模式依然是涛声依旧,每一次课改总结报告,没有一个领导不说在新课改当中取得重大突破,没有一个领导不说已经取得重大的成功,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十五年的新课改的成果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所谓的成功,就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清华大学,把我们最好的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揽入怀中,可是,清华大学把这些优质的人才资源,究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高端人才了呢?为什么我们这样的人才大国,竟然很难培养不出一个自然学科中的诺贝尔获奖者?痛定思痛,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地反思一下我们新课改所走过的路,看一看,哪些地方要需要改革的,我们再也不要那些虚假的外衣了。我们的教育是一个塑造国人灵魂的地方,在模式上一定要寻求重大的突破,再也不能搞什么务虚的东西了,一定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了;一定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并且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现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生命的狂欢,对学生自然成长规律的尊重,能够较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课堂效率达到较大限度地提高,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典范,我们应该择善而从之。

作为教师,必须科学把握课堂的重难点。首先我们绝不能按教参上规定重难点,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定要结合学生学情,课堂的重难点可以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的教学就会陷入极度低效的状态,浪费了学生的大好年华。其次我们在选择重难点的时候,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在知识方面,让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本,把握知识的呈现方式,引导他们定向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用相近的资料来替换课本内容,准确地把握课堂的重难点;在能力方面,全面关注同学们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切忌死讲题目,应该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为何思考该问题,如何思考该问题。现在的中考和高考新的题型都是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特别注重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切实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倾向教育、辩证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再次,我们在把握课堂重难点的时候,一定要强化实践操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要知道理论上高高在上的东西往往是最玄虚的东西,也就是说,再高的理论,必须经过学生实践的沉淀,才能够演变成为学生的真知。最后在围绕重难点设计核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切入点,因为这些情节很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共鸣,学生坐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避免枯燥地说教、强迫地接受,最大限度地克服无效教学,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必须强化自己的人文素养。为什么我国教育现状还不令人乐观,很多教育专家不满意,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当今老师普遍缺少一种人文素养。现在的教师很少给学生一张笑脸,势利眼很重,每年的招生所暴露的问题更能看出当今老师人文素养偏低,几百块、几千块钱就能把我们老师的良心出卖。每年一到暑假,我们毕业班的班主任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把本班的学生,朝招生的学校一送,就可以轻松搞定正常老师的一年工资。如果有一个学生到外地去就读,没有给他的口袋带来实惠,就要对他破口大骂,难怪社会上流传毕业班的班主任个个是老虎。我们试想一下,能不能把我们中国的教育的未来交给像这样的班主任教师?中国的素质教育又怎么能在他们手中实现?学校是塑造高尚灵魂的地方,是一个教学生求真的地方,如果我们的教师的灵魂本身就龌龊不堪,那么他们所塑造的学生灵魂,又怎么能是非常高尚的呢?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地震来临的时候,你可以首先选择丢下学生不管只顾自己逃生,但是,你必须是趁早离开这个需要高尚人文素养的教师职业岗位。你可以说,我送一个学生到招生的学校是领取一笔很小的劳务费,但是,我还是要说,学校不是经商的地方,你想发财,可以到企业部门去,因为那里才是你大展宏图的舞台。现在不少教师存在心胸狭窄、和奉献的理想隔膜太深、迂腐难耐、思想偏激、小器,一个孩子近视眼需要调位,家长和班主任谈了好几次都不行,家长没有办法,后来他提百十块钱的礼品到班主任家里,很快这个孩子的座位就搞定。有时我想,要是家长送你上万元,我还能说你有个性!现在幼儿园里面都知道送红包,真正是太可怕了!我很佩服易中天,因为他特别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他敢于对教育的真谛不断追问,敢于求真。我知道求真的道路还很艰难,但是,我仍然会用曾子名言勉励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努力自律,进而达我。我们都是凡人,都需要金钱,但是必须取之有道。自古干大事的人,都是人文素养较高在人。因此。课改要成功,就必须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我们都知道老师也有七情六欲,也食人间烟火,而老师的伟大之处就是能够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面,不为仕途所动,不为鲜花美酒所惑,不为金钱地位所迷,始终用一颗“天山雪莲”之心,来映衬自己平凡的血肉之躯,为尘世间树立起一座敢于日月争辉的丰碑!为这个世界的美好未来毫无怨言地做一位高尚的“殉道者”。如果你现在身处教师之位,可是你的心早已被金钱仕途熏染,我认为,你还站在三尺讲台上宣扬你的庸俗论调,你就是对教师这个圣神的职业的亵渎,你就是对天底下千千万万莘莘学子们负债!

综上所言,学生、父母、老师都是通过教育这个平台走到一起。学生是父母、老师培养的对象,是父母、老师施爱的载体,是父母、老师关心和呵护的小羔羊,是父母、老师明天的希望。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都要通过父母、老师的“启蒙、点拨”之手,乳化成为观察世界、奋斗世界、收获世界的锐利武器。学生永远是父母、老师海洋上面不系之舟。不论学生身在何处,父母、老师永远是他们最忠实的牵挂。天底下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要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我们不要随随便便地责怪自己的学生,要知道他们都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对世界的看法、鉴赏、创造,都是停留在懵懂的幼稚期,他们每时每刻都需要父母、老师的精心呵护才能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力前行。父母、老师永远是学生人生中最温馨的港湾,当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跋涉之苦、频添不济之恼的时候,父母、老师总会在你的身后,为你舒展眉头,为你指点迷津。因此,我认为天下所有的学生,都要对自己父母、老师常怀感恩之情;而国家教育决策者、家长、老师都应该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大行栽培之功。但愿“四者”在人生的道路上通力协作,相得益彰,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繁荣昌盛共创不朽伟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