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教育大突围一百五十七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五十七章教育大突围一百五十七

由于连续狂开六个“夜车”,万宝强女儿才意识到自己虽然年轻,但毕竟自己的身体是肉做的,而不是铁打的。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就在狂开第七个“夜车”的时候,她发觉自己眼前有些黑点子在晃动,并且持续出现有半个小时,眼角也有点干燥,还时常出现微微酸痛。她不怕这些黑点子,但是,她怕这些黑点子不住地晃动,让她无法学习,她知道连续加班加点地学习,出现这些黑点子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白天她在班级的时候,班级中很多同学说自己近期太疲劳了,视力下降、听力减弱、睡不着觉,甚至还有同学说自己近期时常出现心悸,要爸爸妈妈带他们到医院检查。但是,她已经有两回感到头昏目眩,这让她很担心。

“我可不能在这关键时候自己身体跨下来,就怎么被‘亲爱’的高考击中要害,”她不敢把这些情况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只能在心里对自己说。“既然我已经这样愉快地坚持到现在,我已经快到“凯旋门”下了,求万能的上帝帮助我坚持下去吧。我要到庙堂给您烧香、给您系象征高贵富有的、黄色锦缎丝带。不过眼下还不能去,我一定会在高考结束后,在家吃素三天,沐浴更衣,带着十二分的虔诚去表达我对您的谢意。”

我以前跟妈妈赶过庙会,到庙里敬过香,上帝是仁慈的,他会眷顾了一个心地善良,内心纯洁女孩子的,她想。如果您能够保佑我今年在高考中考到国家重点“211工程”大学里,我以后一定会加倍敬重您的。

就在这时候,她觉得自己的头脑像被雷电击了一下,来势凶猛,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感觉,紧接着她就感觉天地都在自己的眼前旋转起来,不过此时,她的头脑还很清醒,努力地掐自己的人中,不敢伸张,害怕自己的妈妈紧张受不了,她赶忙端坐在自己的桌前,一动不敢动。大约过了一分钟,这种天旋地转的症状才消失。

“转吧,转吧,我的头,”她稍微好转起来,便在心里说,“我差点被你吓倒。”

头昏目眩症状消失过后,她不敢继续挑灯夜战了,便对妈妈说:“今天我要提前睡觉了,明天早上四点钟你就喊我起来。”

由于万宝强女儿对自己的“症状”保密的比较好,就坐着女儿跟前的杨建云竟然没有觉察到,第二天四点钟刚过,杨建云就按照女儿的吩咐,喊女儿起床,可是这个时候,万宝强女儿已经完全驾驭不了自己的身体了。她感到浑身无力,四肢无力,结果五点钟半也不能按时上学,结果被妈妈强迫送到山下医院去挂点滴,临走的时候,她还没有忘记带着自己的英语资料。

“你要高考还是要命!”杨建云猛地把女儿手中的英语资料夺了过来气愤地对女儿说,“从此以后,我绝对不会再让你开‘夜车’了,这件事要是让你爸爸知道了,我又要被训斥一顿了。”

由于我们国家高考的本科门槛“太高”了,这就把我们国家中很多有天赋的、有培养价值的学生,挡在自己所喜欢的高校大门之外。由于自己得不到高等教育的甘露滋润,就好像一颗发育正常的小树得不到阳光的沐浴,得不到雨露的洗礼,纵然自己有参天的理想,也只能被世俗的阴风摧残枯萎。

因此,他们聪明智慧只能过早地夭折在枯燥而单调的、没有一点兴趣的工作上;他们的宝贵年华,只能丢失在像垃圾一样的肮脏环境中;他们也只能在没有半点尊严的、高强度、低效的劳动中,接受那些“没有太多‘涵养’人的严厉训斥,把自己的满腔人生激情冷却在没有半点幸福可言的、所谓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中大多数人为了最“低等”的生存,干着最“没兴趣”的工作,吃着最“廉价”的食物,住着最“窄小”的租房,呼吸着最“不洁净”的空气。

由于他们在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期,全部是在书桌前度过的,所学得的几乎全是一些脱离实际生活的空头理论知识。眼睛熬得烂烂的,总要戴上高度数的近视眼镜,才能勉强适应眼前笨拙的工作。繁重的脑力劳动使他们的本就柔弱的身体更加瘦弱,大有被一阵风就能够刮倒之状。他们到参加工作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以前在学校所做的一切,同自己眼前所要干的工作,根本就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所干的工作大多数是不要什么“太多的专业知识”的,连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都是“绰绰有余”的。

他们屈指一算,自己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一共用去十五年时间,全部都是为了学习进入社会而具备的专业知识做准备,可是到了真正要学习专业知识课的时候,却被高考的门槛给挡住了。本来是用十五年的时间打基础,只希望自己进入大学后,再学习四年专业知识课,学到真正“闯荡”社会的本领,然后再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可是,十五年的等待,竟然被高考一笔勾销,这未免有点太残酷了。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上考虑,我们中国的教育做法确实是有失周密了,这和西方国家做法相比就更显缺乏理性了。现在西方国家是让那些读完基础教育课程的学生,几乎百分之百地送到大学里深造专业知识。他们把大学毕业考试当成我们国家的高考,使那些专业技能“不过关”的学生挡在毕业的门槛之内。

同样是大考,一个是“挡住”学理论知识的高中生,一个是挡住专业技能不及格的大学生;同样是筛选人才,一个是在选择“理论性”人才,一个是在选择“实践性”人才。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我们国家,那些被高考录取的大学生,谁知道他们四年后的变化有多大呢?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措施得力不得力?他们的发展潜能有没有发挥到极致?那都是一个未知数!

据很多大学生回到家里说,他们在大学根本就学不到什么知识,大学“课堂教学”根本不像在初中、高中阶段那么严格了;学生听课也不像初中、高中那么“规规矩矩”了,甚至有些学生正常的上课时间,也能躲在宿舍里面睡觉;期中、期末考试题目都是上课老师事先告诉学生的;堂堂正正的本科院校,大学生到第四学年就“没有知识”可学的了。

学校名义上让这些大学生到社会上找工作,其实这不仅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无可奈何”,也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亵渎”。据我所知,我们国家这些被高考筛选上去的人才,到了大学能够真正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专业技能的人,绝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大学生,百分之七十的大学生都是来应付大学所举行的专业知识考试的,他们每学年能够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学习方面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二个月的时间,这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潜规则”!

也许你说我所讲的话真有点太玄乎了!其实在我不了解大学生生活之前,我也和你一样认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可是,当我深入到这些大学生生活之中的时候,我才感到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开始“变味”,真正让我感到我们国家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激情绝对不及当初他们备战高考(高三时期)的二分之一。

是谁在给我们这些年轻有为大学生身上卸下征战的铠甲,让他们悠闲地徒步在“清静”的公园?是谁在给我们这些精力充沛大学生头脑灌上自我作贱的迷魂药,让他们用无聊的“网页”打发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春光?是谁在给我们这些勇敢坚强的大学生们心头粘贴上“钟情”的忧伤,让他们用绿柳的情思编织“大雁与蝴蝶”的爱情?原来很多高校都在重复上演“贾平凹的《浮躁》”大戏,还有莎士比亚的七天就演绎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悲剧,甚至还有上演拿破仑的“滑铁卢”悲剧,从此退出大学舞台。

我没有经历过西方大学生活,但是我从身边那些从国外大学学成归来的亲戚、朋友那里听到过他们在国外读书的一些“传奇故事”。他们告诉我,他们在国外的大学生活是相当吃苦的,虽然他们每天也是上午上课,下午去完成社会实践作业,但是他们还是感到非常辛苦的。我们不要小看那些社会实践作业,它绝不是我们国家现在很多大学假期布置的社会实践作业,只要在家里瞎编乱造,或者上网找到类似的社会实践材料,然后进行一些小改动,然后再到街道办事处或者是工厂办公室里面加盖一个公章就算了事。

要知道西方国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作业,它是每天都有的、它是实事求是的、它是认真的,绝不可以造假的。因为这些大学生知道社会实践作业造假的后果是什么(无法获得大学毕业文凭)!所以这些想毕业的大学生会花很多的时间去认真完成的。他们绝不敢和中国有些大学生那样“冒天下之大不韪”。

所以这些欧美国家的大学生,在完成社会实践作业时往往是非常辛苦的,往往一个下午的时间是不够的。他们经常走访社区、到实验室做实验、下车间、到专家那里听报告等,真正是忙得不可开交。晚上回家腰酸腿痛,还要认真地整理作业,根本就不比我们国家高三学生吃苦少。因为这些大学生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大学毕业做准备,都是为今后走向社会作“技能上”储备。

如果我们从这方面去考虑中西教育制度的差异,我们不得不说,欧美这些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们所想的也是很符合教育认知规律的。我们纵观西方国家教育,总的来说他们是非常注重实践知识的,它们所重视的程度要远远比书本知识强的多。而我们国家总的来说是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现在我们国家也强调对实践知识的学习,由于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没有改变,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采取宽进严出,没有像欧美国家大学那样在应该刻苦努力的社会实践知识方面多下一些功夫,那么,我们国家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基础教育)还只能把学生满腔的热情倾泻在没有太大实际价值的书本知识方面的;只能把自己的宝贵青春丢在“刀刃以外的刀背上”;只能把自己人生最有力的“化肥”倾撒在漫天的“荒草”上。

到了最需要挥洒汗水的地方,却做起缩头乌龟了!不像欧美国家的学生,把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全部发挥在最需要发挥的“实践技能”方面,即使是自己的智力欠佳,能力有限,没有获得大学毕业证,他们也无怨无悔。因为他们在自己心爱的专业上拼命地努力过。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他们从几年的大学生活中还是学到不少有价值的知识。这些知识,毕竟是自己毕生所要探讨的东西。他们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失落,因为他们毕竟还是收获颇多的,这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现在,我们国家在招收普通大专学生(也就是职业院校)的时候,已经放宽条件了,但是还在限制数量,每年总是要让一少部分学生名落孙山。就现在情况而言,我认为还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高中学生中就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他们理论知识确实是太臭了。四百四十分的试卷,竟然还有没有考到一百分的学生。这着实有点让人汗颜(让我们汗颜的背后,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国家现代化教育的实效性)。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还是缺乏周密的,因为不学到较为系统的工作技能,又怎么能会轻松适应社会呢?

为什么十五年的基础教育还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这过错难道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就没有任何过错吗?我知道这些在高考中连总分都考不到一百分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不是智力障碍,也不是没有“学好”的能力,而是有一种缺乏兴趣的教育氛围,让他们在应试教育的“樊篱”中冷却了读书的热情;让他们对那些枯燥无味的书本知识产生了很强的“厌倦”情绪;使他们的身心“游离”于学习环境之外。以致使他们对自己高考前途产生了失望。

试想这样的学生,又怎么能不在高深的书本知识面前败阵呢?因此,从这方面而言,我认为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当然这种改革必须是摧枯拉朽的!必须是带有颠覆性质的!如果这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那么这种“惨淡”的局面是绝对不会得到根本性治理的。

我们不妨多去借鉴现代化教育做得比较好的欧美国家一些做法,再扬弃我们国家现代化教育方面的做法,来一个中西合璧。如果能够这样,我们国家现代化教育就一定会走上一条康庄大道上。我相信,经过中西教育文化双重洗礼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就一定会开出争奇斗妍的鲜花来,就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的。到那时,我们肯定不会再去感叹中国教育培养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太少了!我们也不会再看到中国老教育家们在弥留之际还慨叹中国现代化教育的“悲哀”了!因为,到那时,我们国家教育现代化的真正春天已经不约而至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