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贫困也能成为成功的跳板

2014-08-23 作者: 丛林小语
第一百七十三章贫困也能成为成功的跳板

在万宝强那个伴读小院子西面,有一户非常贫困的伴读家庭,来伴读的母亲姓胡,由于刚来的时候,她很少与人接触,经常独自一人在“午禁路”旁边的一个小巷子里转悠,因此,这里的人戏称她胡巷嫂。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起初,杨建云怀着好奇的心理去接触她,经过多次闲谈,杨建云终于对这位姓胡的伴读母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她所产生的孤僻心理也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原来,这位胡巷嫂家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孩,最小的是男孩子。孩子的爸爸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祖祖辈辈靠土地生活。胡巷嫂和老公都是非常“传统”的人,男尊女卑观念非常强,也就是那种不生男孩子不罢休的那种人。她家是一个典型的超生户。

胡巷嫂家里本来只有五亩地,由于近几年到外地打工人多起来了,而这些到外地务工的人员认为几亩地每年挣不了几个钱,就把他们的责任田给胡巷嫂一家种,他们不收胡巷嫂承包费,只需胡巷嫂一家每年给他们千把斤口粮就行了。这样一来,胡巷嫂一家就有四十多亩地可种。

按常理说四十多亩地,每年收入也有四五万块钱,可是,胡巷嫂一家仍然不能摆脱贫困的命运。我们不要忘了,她家有三个孩子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每年土地的收入,都要拿出很大“比例”来缴纳“超计划生育费”。直到去年,他们才把计划生育罚款交完。

胡巷嫂一家,本来不想给女孩子读书。最大的闺女十岁才上学,本打算只让大闺女到学校读几年书,认得几个字,不至于到城市里找不到厕所就行了。可是,天不随人愿,大闺女一到学校,就像鱼儿进了大海,学习成绩总是出奇得好,因此,胡巷嫂和老公拿她没有办法,一直找不到让大闺女辍学的理由。

因此,胡巷嫂和老公只能把这种“美好”的愿望寄托在二女儿、三女儿身上,哪知他们的“美好”愿望,总是“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他们二女儿、三女儿的学习成绩一个比一个好,也让他们始终下不了不让女儿继续读书的理由。这可把他们“害”苦了,一年到头靠借债过日子,一年到头穿亲戚朋友家旧衣服。

前几年,三个女儿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江苏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大学,虽然,三个女儿每年都顺利拿到国家3000元的助学贷款,但是,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仍然没有什么好转。最让人感到难过的是,孩子的奶奶4年前因病去世,家里因为给奶奶治病欠了不少债,也许你会问:“你家这么贫困,为什么还要租房伴读呢?”当你走进这个伴读家庭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委了。

原来,胡巷嫂的儿子以优异成绩进入高三以后,经常感到头晕。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还是当年“打游击战”多少年才生下来的宝贝儿子,哪能有半点怠慢之心?两口商量,决心到县城中学附近租房陪儿子伴读。可是,这个懂事的儿子考虑到自己的三个姐姐都在读书,家里的唯一收入就是靠自己父母种地,坚决不让自己的父母租房伴读,认为自己头一抬、胸一挺、腰一伸,这点小毛病就过去了。

“不能因为贫穷而耽误我儿子的前途,”到了高三下学前,胡巷嫂不顾儿子的再三反对,到县城中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来县城伴读。人家父母给孩子租房,不仅仅考虑价廉,而且还要“屋美”,但是,胡巷嫂租房只考虑价廉。没要一天时间,她就把租房问题搞定。因为,她在县城中学附近找到了一间“别人”都不要的住房。

她看了房子后,觉得这个房子里面光线不错,也很干净、安静,再问到房租,半学期只收一千元,便二话没说,立即付钱把房子租了下来。

住下来之后,才知道这个租房为什么别人都不愿租的原因了:不仅房屋矮小,而且院子里没有厕所。如果房客要“方便”,必须到房东家二楼客厅南面的卫生间。如果房东出门不在家,上楼的大门被锁上,那房客只能憋着,或者到500米开外的幼儿园学校里面“方便”,再说,习惯农村生活的人,也不习惯坐在马桶上面“方便”,这给从农村过来的伴读父母增加了一道很难轻松解决的难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近乎荒唐的事情呢?原来这个房东看到门旁邻居都有房子租给别人,而自己家的院子太小,不适合盖房子租给伴读父母们。但是,这个房东是一个很善于动脑筋的人,一想到白花花的银子,心里就不安起来了,于是,便把自己家里鸡舍进行了“大规模”地改造,很快一间“漂亮”的租房拔地而起。

“租房内没有给你们方便的厕所,你们怎么能生活下去啊?”有一天,杨建云问胡巷嫂。

哪知胡巷嫂只腼腆地对杨建云说:“那有什么办法呢?我曾经和房东谈过,房东说他这个小院子实在没有地方盖厕所,……如果嫌不方便,就可以搬到别处…房东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还能够说什么呢!”

“人总不能被尿憋死吧…”杨建云一听这话着急地对胡巷嫂说,“如果你有什么不方便的话,可以到我们的小院子里面‘方便’。”

“谢谢!”胡巷嫂说,“好在我们只租半个学期,一晃就过去了,再说,我的孩子是一个男孩子,‘方便’起来方便…不过…我的儿子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总是‘方便’过了才回来,在租房处有‘方便’的时候,他都跑到学校里‘方便’…这真是难为儿子了…哎,谁叫我们家这么穷呢?”

根据万宝强几年的观察,相对比较成功的伴读,往往不是产生于那些条件优越的家庭,而是存在于那些伴读条件比较“差”的家庭。这种“错位”现象确实让很多伴读家庭感到无奈。胡巷嫂的伴读,就是一个比较“优质”的伴读。她的孩子,不仅仅是在学习上表现为极为用功,还会在做人方面给周围伴读家庭的孩子带来榜样般的力量。

万宝强也曾经和胡巷嫂做过交流。她告诉万宝强,她家根本就没有条件来为孩子提供伴读服务的。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太用功,学习成绩非常突出,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学业负担太重把孩子的身体累垮,才下决心为孩子提供伴读服务的。

她说,为了生这给儿子,她天天在外面东躲西藏的,营养跟不上,身体很虚弱,儿子生下来的时候,身体比较瘦小,才三斤多重,医生担心她儿子发育不正常,让儿子在医院里观察了一个月才回家。因此,她一直担心自己儿子身体,儿子一有什么头疼脑热的,她心里就发慌。好在她的儿子能够理解母亲的心情,总是在课余时候,积极锻炼身体,这让母亲很欣慰。

儿子进入高三下半学期后,听说儿子经常头晕,她担心自己的孩子在那种高强度的学习重负下,身体进一步亏空,从而造成孩子学业的荒废。带着这些深深的忧虑,她和老公不再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问题,而是对孩子的美好明天抱着高度负责的决心,心甘情愿豁出自己家庭的“所有”,为孩子的未来作最后的赌博。

由于这个伴读家庭的经济状况不景气,这位伴读的母亲在上街买菜的时候,往往都是独来独往,很少有参与结伴同行的情况。她所买的菜大多数是猪肉——有肥有瘦的那种,有时也买一点比较贵一点的食品,但是所买的数量都是非常少的,仅仅是够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吃的,从来都不去为自己吃的东西多去考虑。

她买鱼的时候,不是论斤地买,而是按个数来买,通常只买一条。如果论重量的话,她买鱼,往往每次不超过一斤。而自己所吃的东西都是一些青菜豆腐之类的食品——平安菜。其节俭的程度、尴尬程度、无助程度,都是我们常人所无法预料的。据她的房东说,为了节省开支,她每天只吃两顿饭!

可是她从不怨天尤人,每天总是乐呵呵的,她的嘴角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孩子上学以后,由于她没有打牌的嗜好,所以万宝强经常看到她独自一人坐在她的租房前面的那颗大椿树下面,专心致志地为自己的家人纳鞋垫,或者是给门旁邻居做一些针线活。渐渐地,周围伴读父母们都把她当做自己的老大姐,周围的孩子们也会亲切地喊她“阿姨”了。周围孩子书包的拉锁断线了、裤脚破了、衣服的纽扣掉了,都会跑过去请她给弄好。她从来不会收人家一分钱!她的真诚、善良、勤劳,很快赢得周围邻居对她的好感。

我们都知道,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很多事情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不”。让父母陪伴孩子读书,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不能简单给这件事定性为好事或者是坏事。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来分析。

我认为,伴读就家庭的经济状况而言,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家庭,一定要根据自己家庭所能够承担的经济状况来确定是否租房伴读。做父母的一定要想好了,这可是一种双重耗费的问题,这不仅耗费自己家庭的财力,还耗费自己家庭的人力。

要知道孩子读书本身就需要一笔很可观的钱财,如果光凭农村家庭几亩地的收入,那将是一件很难操作的事情。我们总不能靠借债来为孩子伴读吧?我们可不能看到人家孩子父母去到县城中学附近租房子带孩子读书,我们心里就感到痒痒的,总认为自己不去租房子带孩子读书,会耽误孩子的读书,影响孩子的前途,对不起自己的孩子。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冷静!

因为,就现在伴读市场所反映的信息而言,我们无法判断父母伴读对孩子的成长是好是坏。反映好的有之,反映坏的也有之。当我们没有经济实力、孩子又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面对这样似是而非的事情,我们选择不为孩子伴读,应该是很明智之举。

万宝强是一个从“伴读”中走过来的人。他认为父母给孩子伴读,最大的好处就是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安静的休息环境、饮食上的方便、腾出打量读书时间,特别是对女孩子有很大帮助。母亲可以为女儿洗洗衣服;父母还能够对女儿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小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这些好处应该是所有伴读父母都很在意的。父母们认为孩子进入学校,应该为孩子的学习打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就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的学习上;就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减少外来不良因素对自己孩子的干扰;就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安全平稳地度过求学阶段;就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去;就应该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清楚这些好处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坏处。要知道,伴读的孩子很容易养成娇生惯养的坏毛病;很容易伤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容易曲解父母对他们的良苦用心;很容易伤失集体生活中才能达到的那种团结合作的能力。这些坏处,很容易对未来独立地走向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万宝强承认在伴读的孩子当中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有之;考取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有之。因此,对于伴读这个新鲜事物我们不能把它一棍子打死,我们在为孩子伴读的时候,孩子在亲情、老师的双重关爱下很容易发挥他们应该具有的潜能,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无量的好事。

基于这方面考虑,伴读对于那些顽强拼搏、一心苦读的孩子来说,父母的伴读就会大大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孩子们也会倍加珍惜父母对他们“份外”的付出;他们也会用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自己的学业之中,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自己的父母。他们还会在伴读的生活中,强化这种人间至纯的亲情关系,增加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机会。

父母也会因此更加坚定对孩子学业成功的决心。这种伴读,无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父母们还会把自己以前在读书时代所犯过的错误,作为孩子借鉴的教材;把自己以前读书时代所积累的经验,作为孩子宝贵理论指导,给孩子带来很多有价值的学习素材。这样的伴读,无疑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更好的成绩。这样的伴读,尽管对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我们也不会持反对意见的。毕竟伴读所产生的正面影响要远远大于负面影响!这样的伴读肯定会给孩子带来更多、更大的收获,肯定会给孩子的美好未来带来更加丰厚的精神食粮。

因此,我认为家长为不为孩子租房伴读,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金钱并不是衡量家庭是否需要伴读的唯一标准。

我在东南大学学习的时候,班主任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乡下农夫有一头老驴子。一天,老驴子不小心跌进一个深坑。农夫听到老驴子的哀鸣,目睹它的困境,想了很久之后,断定救不了它,但是又不忍心看着它痛苦而死。于是,老农决定往坑里填土,把老驴闷死,以便使它早些脱离苦海。当老农开始往坑里填土的时候,老驴被吓疯了,但几乎是同时,老驴又镇定下来,每次土打到背上,就用力抖掉,然后踏着土块,往上走一步。就这样,老驴不停地抖一下爬上来一步。不管土块打在背上有多疼,那头老驴子就是不让自己放弃。不知过了多久,那头精疲力尽、伤痕累累的老驴子,终于脱离险境安全地回到地面上。原来埋葬它的土堆,成为它摆脱困境的动力源泉,成为它战胜困难的阶梯。

其实,在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难以摆脱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向“老驴”学习,必须具有战胜困境的良好心态,绝不能用悲观的眼光来看待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出现的困难,更不能怨天尤人。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教育成功寻找科学的方法,敢于向困难挑战,乐观向上。只有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素质教育才会迎来百花盛开的春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