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

2018-04-15 作者: 杨玉柱
第一节 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

没有目标是时间管理的最大禁忌,明确目标则是时间管理的一**宝。Www.Pinwenba.Com 吧目标越明确,注意力越集中,行为者就越容易在时间选择上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华为的时间管理指出,目标法则必须不仅仅有目标,还要让目标达到**ART标准。这里的**ART标准是指Specific(要具体)、Measurable(可度量)、Actionable(可实现)、Realistic(结果导向)、Time-based(时间限定)。它强调了进行目标管理时的基本态度,也是员工执行工作所应持有的基本思路。

一位实验者请两组情况基本相同的参试者进行跳高训练。两组参试者最初均跳过了1.1米高。实验者对第一组说:“你们要在两天内跳过1.3米高。”而对第二组说:“过些时候你们就会跳过1.3米高。”两天后,第一组因有具体目标都跳过了1.3米高,而第二组参试者因没有具体目标,所以,大多数参试者只跳过了1.1米,少数参试者跳过了1.3米。

为什么会产生迥异的结果呢?因为具体目标为第一组参试者指明了实现目标所要遵循的方向,并保证其不会偏离该方向。这也是目标的主要力量所在——平衡时间。

让目标明确的5W1H法

华为在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视工作目标的明确性,他们的管理者深知:只有心中对目标有数,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对时间的整体把握和全程控制。任正非自称:“我没有思考什么远大的理想,我正在思考的不过是未来两年我要做什么,怎么做……”两三年的目标看起来不甚远大,而一旦考虑清楚了“怎么做”,就会使这个目标变得明确化。通过这个明确的目标,行为者将选取一条最短最便捷的路径,因而效率也是最高的。

看一个目标是否明确,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目标是什么,二是什么时间执行最合理,三是选择什么地点最适宜,四是选择最适宜的人选,五是这样操作的原因,六是怎样做更有效率。

根据以上6个要点,结合公司实际,管理者在确定目标前,必须对大目标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做到目标的高度明确化。

What:目标是什么?

在制定计划控制表前,先明确制定控制表的目的、前提条件、操作方法、执行重点、相关联问题及具体工作对象等,并将这些问题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

When:什么时间最合理?

在综合衡量企业生产能力后,计划部会精确计算所需时间,并弄清以下3个要点。

确定具体的起始日期、结束日期。

确定各阶段时间内需要完成哪一部分的工作任务。

确定发生意外时的最后宽限日期和应变措施。

Where:选择什么地点最适宜?

选择最合适的场所,可以通过“地利”来节约时间。遵循这一原则,华为对“地利”因素格外重视,例如,哪里设立研发点便于工作开展?哪里采购物资利于尽快安全运达?哪里储存设备、物资便于管理等。

华为在国内的北京、上海、深圳、东莞等地均设立了研究中心。在靠近北京、上海等地建立研发中心,是从人才构建考虑,便于吸引京沪两地的高校毕业生和高端技术人才,解决华为的“脑力”问题;在深圳、东莞一带建立研发中心,则是从生产角度考虑,利用了珠三角的产业配套环境,同时毗邻香港,出口通关也极其便捷。

Who: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执行目标所关联到的对象(如担当者、责任者、参与者)与目标、效率的达成息息相关。在确定最合适人选前,管理者会做出这样的思考:谁会操作?谁来操作最方便?谁工作熟练程度高?谁最有经验?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开发JK1000空分秆控端局交换机前,任正非与其他高层管理者对具有主持研发项目的若干人选进行了反复研究,最后将任务交给了当时的助理工程师郑宝用。郑宝用是出了名的“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科研开发能力强”,而之前他已主持研发了HJD48程控用户机,并取得了卓著的成绩(该程控机被邮电部评为国产同类产品质量可靠用户机),对此类项目开发工作已有经验。所以,选择郑宝用作为项目主持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研发项目的按时完成。

Why:为什么要这样做?

做出某项决策前,管理者必会认真思考落实该决策的理由。例如,决定使用某项新技术前,会思考:为什么现在开发这项技术?这项技术会带来哪些收益?是否贴近市场?这项技术转化为产品后,是否能快速为客户所接受?

How:如何做才最有效率?

如何操作才能速度最快?如何操作才能更省时省力?如何避免失误造成的时间浪费?这是华为在目标明确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时间概念。为解决这些问题,华为公司对于操作规范、流程优化、最有效工作和省时方法等极为重视,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制度。

用目标展开图确定目标与责任

华为管理者认为:让员工了解工作目标、对策、职权以及遇到问题时的求助者是十分必要的。当各岗位员工明确与相关岗位的目标与责任,更便于其与各方取得联系、协调;而管理者明确了目标与责任,则易于从总体上把握目标的协调平衡性,控制目标的按时完成。

华为公司创立初期,曾一度出现交期延误的问题,企业信誉严重受创。计划部对此提起了重视,调查发现,部分员工并不清楚在什么时间执行任务,什么时间完成,怎样去操作,完成到什么程度才是合格……因而常常出现工作拖沓或因产品返工而造成时间延误等情况,导致企业计划难以按预期完成。

为解决这种情况,计划部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合,根据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的工作目标,明确其在实现总体目标中的内容、数量、质量及时间等要求,将目标与目标责任加以明确。

确定具体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员工个人能力、发展潜力及能源条件等因素,将目标任务的表述细化至单位时间与工作细节,甚至包括工作的交接人员与支持人员。

确定目标责任时,切实考虑岗位职务因素,自上而下地按层次逐级落实,以建立起目标——责任展开图。岗位职务高的,目标责任也要大;反之,目标责任就小些。

参照这个基本模板,再对各部门目标与责任加以深入拓展。

研发部目标与责任:组织开发新技术(6个月内)、优化旧技术(6个月内),安排特定范围内的技术普及(1个月内),保证当前技术满足发展需要。

研发主管目标与责任:向员工分派具体技术开发项目(开发、优化或普及),组织和调配人力、物力、设备,全程监控工作进度,随时协助研发人员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每月向总经理汇报研发进度。

员工(A1、A2……)目标与责任:开展具体的技术研发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包括收集技术情报、情报分析、开发新技术在内的新项目研发工作;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现有技术进行优化;反复讨论、验证技术的可行性,(在规定时间内)得出准确、肯定的结论;确认技术可行性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特定范围内的技术普及,做到该范围内人员熟练应用该技术;每周向研发主管汇报工作进度,遇到疑难问题,随时向主管申请帮助,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拖延。

这样的目标展开图,对目标与责任的明确和时间管理极其有利。为了使目标更具规范性,华为公司还引入了目标管理卡。

目标管理卡会让目标更规范

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换句话说,它们应该被描述为希望得到的特殊结果。例如,“任务完成率”这一目标变为“根据工作计划,在计划规定期限前达成所有目标要求”这种表述,才更规范,更易于操作。目标管理卡的应用正是为规范目标而生的。目标管理卡具有3种功能:

明确目标与责任:目标管理卡记载的内容包括了目标责任者在目标管理中的全部活动,既有责任者的目标与责任(包括目标内容、目标值要求及完成期限),也有管理者提供的条件和授权。

控制时间效率:目标管理卡中列明了实现目标的对策措施以及进度安排。目标责任者要进行自我控制,管理者要进行监督控制,双方向完成时间管控。

客观评价成果:目标管理卡规定了目标项目和目标值、实现目标的要求等,极便于目标责任者据以进行目标实施成果的自我评价,管理者也可以之作为考核评价目标成果的凭证。

华为公司通过目标管理卡设定预期目标、实现办法及完成期限以作为目标考核的依据,并采取自我评价和管理者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目标执行者的目标达成情况予以考评,以发挥掌控员工工作进度、激励员工工作的作用。

目标管理卡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根据不同部门或不同任务的特点自行拟制,以满足目标管理活动的需要。很多大企业为便于应用计算机进行系统管理,采用标准化的统一格式。

1.目标项目:指目标项目的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值。

2.权数:指该项目标在总体目标所占的比重(百分比)。

3.完成标准:各项目标完成的数量、质量、成本和安全度。

4.进度:指责任者及管理者者都认可的实施目标的计划进度。

5.目标的对策:各项目标执行的范围、对象、工具和流程。

6.难点与措施:阻止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障碍以及针对性的清除手段。

7.权限与条件:指为实现该项目标,管理者者授予目标责任者的权力,提供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条件以及目标责任者对管理者者、协作部门所提出的要求。

8.上级责任:在各项目标执行过程中上级的控制、培训和辅导责任。

9.激励措施:目标按时完成或不能按时完成时,对员工或其直接上级在任用、职级、薪酬等方面的奖励和处罚。

10.自我评价:目标责任者对该项目标实施情况及实现成果的自我评价,以及实施中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11.管理者评价:管理者者根据目标管理卡的要求和责任者的自我评价,对目标实施成果的评价和考核意见。

除了使用由计划部统一制定的目标管理卡外,员工个人也会自动制定目标管理卡,为自己确定具体的目标。

目标管理卡对工作项目和目标等相关内容加以详细的规定。为了使目标任务和目标的执行产生更明显的视觉对比效果,还可以将表分为“计划”和“实际”两栏,更利于对目标实施进度和状况加以跟踪,及时调整工作进度和提升工作质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