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以确切的时间点管控进度

2018-04-15 作者: 杨玉柱
第五节 以确切的时间点管控进度

任何一个目标的设定都应该考虑时间的限定,例如,“我一定要拿到A等考评。Www.Pinwenba.Com 吧”目标应该很明确了,只是不知是在一年内完成,还是下次考核时完成?没有时间限制,对目标轻重缓急的认识程度就有不同,使目标完成效率缺少衡量的尺度。

所以,在目标确定时,可以根据工作任务的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拟订完成目标项目截至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进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的变化情况,以便于对员工进行及时的工作指导,并根据工作计划的异常变化作出及时调整,最终保持效率的提升。

给出目标任务完成的最后期限

工作的完成期限因被赋予的时间而延长,以至占满整段时间为止。也就是说,给予的时间越多,工作完成的速度越慢。例如,对于某些工作任务,如果将其期限设为两天,则两天可完成,但若期限为8天,则要拖至第八天才完工。所以,无论是交给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任务,绝对不能没有“最后期限”。

人们做事情都是为了追求快乐,躲避痛苦。有了最后期限,员工在工作时会问一问自己:超过期限,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自己是否能承担起这个后果?

当员工确定了目标完成的最后期限,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工作压力。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这一期限将迫使员工更努力、更有效地工作。没有截止日期的目标通常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些目标没有动力支持,不会让员工有必须完成的紧迫感,很容易将它无限期地推迟。

但是,设定最后期限时,必须保证最后期限的适度。虽然最后期限不能过于宽松,但也切忌满目追求速度。如果工作任务很复杂,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多,那么,就确定一个适度的期限,以保证我们的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而不是在最后期限截止之前,手忙脚乱地应对过关。

那么,如何设计最后期限才更科学且利于执行呢?

确定工作任务:根据工作的难易度、工作量、工作质量要求等,规定工作任务类型。

了解员工能力水平:根据员工考核成绩、员工性格特点、当前工作情况等,判定其业务能力水平;同时,确认员工目前的工作安排中是否尚有其他任务,以了解员工当前状态。

了解工作任务状态,并预测员工能力、潜力情况后,我们即可推算得出工作完成的时间长度;为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可以在该时间长度的基础上留出一定的浮动区间,以此确定“最后期限”。

全程监控目标执行的进度

ptimus是葡萄牙最大的私营企业Sonae和法国电信合资的电信企业,经过慎重的考虑和抉择,Optimus选择华为实施其UMTS项目。按照项目计划,2006年的建设量是10个月内完成500多个基站,其中第一阶段在一个半月内要完成全部基站数量的30%,其中包括搬迁80多个现网基站,同时完成其余基站的新建。

虽然此项目工程交付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华为的项目组却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按时完成了第一阶段所有的基站搬迁工作以及新基站建设工作,高峰期达到每周建设40多个基站的工作量,网络指标亦达到客户的预期目标。

面对交期颇紧的项目,华为正是凭借对目标执行进度的全程监控,完成了任务。一位工程师对该项目进度监控方法进行了总结:

时间目标的确定

根据项目网络图、交期估算、资源要求与资源共享、作业安排及主要约束条件和工作的提前、滞后说明,采用系统分析法、模拟法、资源水平法、甘特图法、项目计划管理软件等,编制项目工期计划,确定时间目标(即项目起止日期)。

跟踪进度情况

项目计划落实后,工程师采用分享进度控制和网络计划控制法对进度加以监控。

单项进度控制:在项目实施后,工程师对整个项目的工期和任务量进行专业分析,将其分成单项目,建立单项的月、旬进度控制图表,以便对单项的月、旬进度进行监控。

采用网络计划控制进度:用网络计划法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和控制进度,使工序安排紧凑,便于抓住关键,保证项目开展所需的人力、物力、时间均获得合理分配和利用。工程师随时用网络计划检查进度。

分析进度落实的偏差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技术管理方面的失误等,给项目实现带来了极大障碍,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随时了解项目实际完成的进度,发现进度偏差后,及时分析该偏差对后续工作和对总工期的影响。

调整进度

而在实施进度分析的基础上,工程师们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调整原进度计划。

改变某些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若实际进度偏差影响了总工期,在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允许改变的条件下,改变关键线路和超过计划工期的非关键线路上的有关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用这种方法调整的效果显著,例如,将依次进行的有关工作任务改为平行作业或分成几个周期进行流水作业等,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缩短某些工作任务的持续时间:不改变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是缩短某些工作任务的持续时间,使作业进度加快,保证实现计划工期。这些持续时间的被压缩工作是指由于实际工作进度的拖延而引起总工期增长的线路上的工作任务。同时,这些工作任务也是可压缩持续时间的工作任务。

反应要敏捷,行动要快速

永无停滞、延缓的速度——为保证敏捷、快速而付出一切代价,这并不是华为矢志追求的目标。在追求“反应敏捷、行动快速”时,有些原则是华为必然坚持的。

采取聪明的速度

速度必须针对重要问题,而不是日杂碎事。对于不相关的问题或解决方案,如果盲目追求高速度,结果只能与目标背道而驰。华为以这种方式——以有助于达成企业目标为目的,而不是以速度本身为目的标——来寻求速度时,他们选择了聪明的速度。

管理者和员工采用了一个非常有用的问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有多准确?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引领华为走向聪明的速度。如果该问题需要准确、富有创造性,管理者和员工们会更加谨慎、认真地思考处理的方式和速度,而后再去实施。

从小处着手

对于努力提高速度的管理者和员工来说,“从小处着手”意味着将大的复杂问题细分为可执行的操作步骤,然后保持一贯性,以确保这些操作步骤的有效实施,这样才能保持最快的速度。

在葡萄牙Optimus UMTS项目的操作中,华为的监理工程师们制定了很多细分措施:通过货物的准确配置和发货到货的多级跟踪,确保货物及时准确运抵现场;所有技术实施方案均按照流程进行严格评审,避免因方案不合理而造成某次割接的失败;与客户提前沟通,做好事前准备,保证配合工作及时到位;加强对本地员工和合作方的工前培训和实施监控……这些细分举措的落实,保证了Optimus UMTS项目的按期完成。

解放员工的能力

解放员工的能力意味着让员工将注意力投注在部分任务上即可,将投放在其他任务上的注意力收回,这是保质、提速的一条捷径。为达成这一点,华为要求员工首先确定以下问题的答案:我们最想做什么?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中哪些工作是不必做的?然后,将所有问题的优先级从高到低加以区分,并清楚如何解放团队或个人的时间与精力,再将资源和精力直接投放到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样就做好了提高速度的前期准备。

确定速度的目标

为达成目标,管理者设立了一些关键的创新领域。当这些创新任务在相似或更好的质量水准上被更快地完成时,速度目标就实现了。组织速度提高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团队进行新项目开发或旧项目创新等工作所需的时间周期缩短20%~30%。

提升员工速度

计算出每位员工时间投入的回报指数,追踪其工作效率及对工作的参与和投入程度。当每位员工在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上集中精力,认为自己能够控制任务,并明确个人工作目标与团队整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时,每位员工都在竭尽全力地提高自己的速度。

员工个体速度的获得,使员工对个人工作任务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那些重要的、有附加价值的工作上,并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投入程度和工作效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