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无规则,不成方圆

2018-04-15 作者: 杨玉柱
第二节 无规则,不成方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万事万物的生存与发展都要依循一定的规则:河水依河道而流,河岸是水的规则;庄稼沿田垄而长,田垄是庄稼的规则;公共场所为保护环境及他人健康而禁止吸烟,禁止吸烟成了公共场所的规则……而人们在时间管理中同样需要规则来规范个人行为,以达到时间管理的预期目标。Www.Pinwenba.Com 吧

一时只做一件事

任正非曾几次去丰田考察学习,并在华为内部发表了《华为的冬天》的讲话。讲话中,任正非强调,要让地头力再次成就华为!而地头力的全部意义在于:做好一件事,坚持做好一件事。

为了创造工作效率,很多人采用“一时多事”的方法开展工作,一件事没做完又开始着手另一件事,或者几件事同时进行。但是,同时做好几件事,必须保证其中一部分事少些技术含量、无须过多的脑力支持;如果遇到一些重要的事,那么必须要求行为者“一时只做一件事”,在完成这件事之后再做其他事。那么,华为的员工们是如何做到“一时一事”呢?

利用学习曲线

充分利用时间与动作专家所谓的“学习曲线”——将一组相似的任务放在一起处理可以降低依次处理任务时所需要的时间。在华为,如果必须拨打10或20个电话,或分发这么多份报告,那么有些人会通过利用该学习曲线,将完成每件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减低80%。每当处理其中一个任务时,他都会有所进步,因而在下次完成该任务时他会做得更快更好。

学习曲线只有在反复依次处理类似工作,直至将该任务完成时才有效。这就是“不把任务分散处理”的原因,也是“将任务捆绑处理”的重要原因。

钓“大鱼”

如果我们抓了1000条小鱼,我们所拥有的不过是满满一桶鱼,但如果我们抓住一条鲸鱼,那么在这一单位时间里所创造的价值却截然不同。华为深谙此种深意。因此,在处理工作时,他们必然先确定鱼的大小,尽力确定哪些工作可能是鲸鱼,然后为捕获鲸鱼制定周密的计划,这种钓大鱼的直接体现就是《优先等级分类清单》开展工作,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详细说明。

专注于关键绩效区间

“你为什么能领到这份薪水?”每一位刚进华为的员工都可能被问到这个问题。通过回答这样的问题,他们识别了被期望实现的关键绩效成果。而一旦识别了关键绩效区间,他们将集中精力处理区间内的全部工作任务。

每个人都有5~7个关键绩效区间,他们在这些区间内为自己的工作和组织作出重要贡献,并在关键绩效区间内集中精力努力工作,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为显著的成果。

预留足够的时间

预留足够的时间把每件事组织好,花时间出色地完成工作。华为时间管理培训指出,为自己预留出30%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你才能为意料之外的困难、延迟或阻碍做好准备。观察生产力较高的工人,我们会发现:他们总会为自己预留足够的时间,以保证每项任务的完美完成。

做了就一定要做完

人在潜意识中对完成任务这件事感到恐惧。但是,完成重要工作却可以释放我们的能量,并增强我们的自尊心;相反,未能完成重要任务或只完成了部分任务,不仅会让我们觉得压力重重,还会耗尽我们的激情和自尊。另外,无论工作任务属于何种类型,一旦工作开始,即下定决心坚持到工作全部完成为止,这种习惯将使我们第一天的工作效率提高50%,甚至使完成的工作任务为我们带来里程碑式的转折。

2009年,中国终于发放3G牌照。此时距离1998年华为开始大规模从事3G研发工作已有十余年,也就是说,华为为拓展国内市场坚持了十余年。国内的3G市场将为华为带来更大的利润和市场空间。

这种企业运营策略上的“坚持到底”,同时也激励着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有始有终。不过,要想有始有终,不是简单的坚持,而要讲究坚持的方法。那么,华为如何才能真正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呢?

保证操作规范化

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使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有所遵循,是其行为结果的考虑依据。所以,从计划执行之初,华为使建立起规范的操作规程,员工有所遵照,这是员工坚持到作业结束的重要前提。

制定书面化流程:标准化作业流程需要通过不断强化、不断培训才能得以实现;而强化、培训的实施则需备齐各类书面资料,以作为参考依据。

推行标准化作业的方法:通过培训、系统模拟等方式推行标准化流程,通过制度来约束员工作业过程,对标准化流程进行稽核等。

不断改善标准化流程:在计划实施前,制定合理流程;计划实施结束之前,对现有流程不断进行优化。

遇到问题尽快解决

大量问题的累积,将成为完成任务的巨大障碍。所以,员工们遇到问题时,不会随意地将其放置一边,而是毫不遗漏地尽快解决。而每一项难题的顺利、完美解决,又将加强了员工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跟踪工作进度

管理者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了解员工工作的质量和进度,继而采取相应措施——对达到标准者,继续保持;对未达标者,则采取改进措施。

对工作有头无尾、半途而废者,应鼓励其进行下去;若鼓励无效,可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使之意识到工作半途而废对任务规划的延误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保持耐心

做事有始有终的心理基础是耐心和相信最终定会取胜的信念。无论是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还是等待处理时机,任务参与者均保持耐心,心平气和地坚持到最后任务完成。

工作中要有节奏感

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了。一天,小张正在电脑前忙碌着经理安排的工作,想到再过两天就要完成,而手头还有其他工作尚未完成,略感疲惫,但他还是加快了速度……

这时,一个电话打断了他的思绪,看着熟悉的号码,小张的心咯噔一下,莫非主管又来催了?“小张啊,手上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了?这里有件很急的事,二季度销售报告后天就要交上去,你明天给我吧!抓点紧,辛苦了!”说完,那头便挂断了电话。看着手头刚进行至一半的工作,再想想后天的报告,小张乱了方寸,他感觉快要崩溃了……

工作节奏过快,会导致任务被草率完成,并且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长时间高度集中会引起个体产生心理上的疲劳感。而工作节奏过慢,又会导致工作效率偏低。因此,高效率的人懂得如何保持适当的节奏,让他们不慌不忙、高效地完成大量工作。

2006年,华为的工程师胡新宇不幸因病去世。医学专家们解释说,虽然胡的死亡与过度劳累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人在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患病。具体到胡新宇的个案上,快节奏的工作疲劳可影响他的身体状况。

该事件后,华为加大了对员工工作节奏的控制力度,员工要求加班者必事先提出申请,绝不允许员工在办公室过夜。而员工们自此也开始注意保持适宜的工作节奏感。那么,员工们如何保持适宜的工作节奏感呢?

平复紧张情绪

时间紧、任务重,往往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而劳逸结合、张驰有度,利用短暂的时间放松身心,平复紧张焦虑的情绪,如多做深呼吸、远跳前方、听轻音乐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适宜的工作节奏感是保证计划按时、保质完成的重要前提条件。

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

充分利用时间管理的手段,合理运用自己的时间。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排好处理顺序。任务紧急时,加快工作节奏;当任务不急时,放慢节奏,这样一来,工作分清缓急,并保持工作的弹性,使行为者借此机会恢复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更多的问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