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文学作品(6)

2018-04-15 作者: 蔡明
2.1文学作品(6)

2.1.337200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Www.Pinwenba.Com 吧这句话再次回应了广大农民的企盼。请从第⑥段找出表达农民心声的句子,写在下面。

解析: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谢云当我在沉闷的钟声里醒来,漫不经心地推开那扇因经年的岁月而变得滞重喑哑的房门,看见天井里那株矮小的迎春,在寒冷的淡雾中绽出一星浅黄的花朵时,心里仿佛被什么细小的东西猛叮了一下。在一种莫名的激动和颤栗中,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冷冽透骨的空气。

我知道,春天来了。春天真正地来了。这来到我天井中的第一朵鲜花,以其淡雅的馨香和宁静的妩媚,默默地告诉了我这一消息。①春天来了,天空将又一次飘满缤纷的风筝和鸟鸣;春天来了,大地将因此又一次盛满绿草和歌声。

而我知道,每一年的春天,是必得要穿过最寒冷的日子,才能抵达世界,抵达生命的内心,就像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那么,这朵尚未完全绽放的拘谨的小花,这束在清晨的寒风中闪烁摇曳的微光,又是经历了怎样的泥泞和坎坷,怎样的风霜雨雪,才抵达我这简朴的天井里的呢?

记得前些天,在火炉边计算着春来的日子时,窗上还涌动着阴森的寒流。记得昨夜的梦中,还有不断的风雪将我一次次喊醒。而更远的一些时候,当我看到这些在漫天风雪中瑟瑟颤抖的纤细枝条时,还曾情不自禁地为它们那美好而脆弱的生命担心不已。然而现在,春天却如此结实地到来了。这朵鲜花,也如此真实地到达春天,到达我的血液和灵魂了。

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感动的变更啊!

面对着那带露浅笑的小巧面孔,我不禁想起不算太长的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那声在雪地深处响起的微弱而真切的轻声呼唤,那双在我快要绝望地放弃时伸来的援助之手,那盏在我只想躺在地上,不愿再起来行走时的耀眼的温暖明灯。……②这样简单而真实的关爱,这样微弱而深刻的光芒,曾像这朵首先来到春天的鲜花一样,激励着我再一次奋然前进。对于我们平凡而卑微的生命来说,这,该是多么令人欣悦、感恩的幸福啊!

又想起去年夏天,在涪江边散步时的情形。流经我身边的这条著名河流,其实还算不上什么壮阔,也许,只有在它历尽千辛万苦,抵达遥远的嘉陵江,并汇入长江后,才会令人想起诸如伟大、雄浑之类的赞美言辞。但我知道,我清楚地知道,在更为遥远的另一个地方,在它的源头,那叫雪宝顶的冰峰间,它又是怎样一点一滴地聚敛着微弱的生命。就像我知道,这来到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在开放出令人注目的绚丽光彩前,它所经历的痛苦挣扎和血泪艰辛。

其实,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也许正因为这苦痛和艰辛,那博大,那辉煌,才更令人敬慕、向往、尊崇。就像我们的生命,是必得要经历漫长的跋涉和坎坷,才能到达那风光迷人的峰顶。③而那峰顶,也只有经过期待和失望的磨砺,才会更加美丽迷人。

2.1.338给文中的划线字注音。

(1)滞重()

(2)冷冽()

解析:(1)zhì(2)liè2.1.339文中哪两个词表达了作者看见春天第一朵鲜花时的心情?

解析:激动、颤栗2.1.340“春天第一朵鲜花”的经历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想,请概括“回想”的主要内容。

解析:生命旅程中经历的一次次艰辛和喜悦;在涪江边散步时思考(体味)涪江在抵达嘉陵江(汇入长江)前的艰辛历程。

2.1.341找出文中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再从你的积累里,写出一句与主旨句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名言名句。

解析: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背后,都掩藏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苦痛和艰辛。名言名句略。

2.1.342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出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它可以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任选文中一画线句(标有序号)作批注。

示例:我们的青春,是必得要经历许多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痛苦和忧伤的浸泡,才能走向成熟和丰盈。--[批注]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选语句()--[批注]。

解析:略。

2.1.343春天的绿意和生机让人兴奋,而更让作者深思、动容的却是春天穿越寒冷抵达的过程。就这一点,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解析: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日子对日记没有说再见李义①记日记其实是一个习惯。因为天天写才是日记。

每日最后一件事就是同自己的日记见一次面。打开日记,就看见了一个个日子的驿站,看见了生命的一个个驿站。

写了月日、星期、天气,然后提了笔,看见笔和笔的影子在一片带横格的白纸上沉默。

沉默的笔像在回忆,像在数今天走过的脚步,像在跟一截生命道别。

刷牙缸里的牙刷,合上的书本,倾泻着的灯光,流淌着的血管里的血,铺开的日记,像是在举行一个告别仪式,跟今天的这一截生命道别。

假如明天不再存在,这日记真该日日去记,记好,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遗书。

②回忆时,不时发现一日的二十多个小时只留下一两个细节,甚至没有细节。日子重复着日子,像昨天刚走了一个贫血患者,今天又来了一个患贫血的人。

平静的日子就这样悄悄地走了,像一个穷朋友悄悄地走远了,待此刻发现时,只看见他远去的背影,只看见日子离去的背影。

因为这是一个个一去不回头的背影,便让人这样地心疼,而心疼使人感到了心的存在。于是像给大夫详述病情一样把这点疼写在日记上。

于是,这日记好像病历。

病历是有用的,能帮助对症下药,而世上的人谁没有病呢?

③有时几天没记,再记时笔就像一个旷了几天课的学生。那几天的日子,像从一块冰面上滑过去了。

日记上的日期,连续的自然数,像是一根针线把日子串起。

一本日记,像一块密密地播种了文字的土地。

有什么理由不给生命留一份清单呢?

④生活中不敢骂的人,不敢让人看见的哭,不敢说出去的爱,可在日记里骂个够,哭个够,爱个够。

记思想的日记像闪着星的夜空,记心情的日记像叮咚的溪,记往来人事的日记像一卷生活的画面。

情人的日记能吸引蜜蜂,文人的日记可治疗弱智,科学家的日记含有金属,政治家的日记注满了历史的标点。

每篇标有日期的文字都是日记。人类的文明大多初源于此。

要选一个好干部,日记可供参考,用什么样的人,在日记里可以找到。而阴谋家从不保留日记。

⑤唯有日记能心心相印、能白头偕老、能忠贞不渝。

日记是最好的镜子,让你认识自己。

日记的记性最好,至少不会忘记主人,说不定还会使你不朽。

把自己发表给后人,让后人阅读先人,让后人原谅先人。

⑥日记封面上的那些话,是一些日子的主题。

比如:“求知·拼搏·足迹”,比如:“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春雨一样幸福”,比如:“我是我从未遇到过的人”,比如:“向正在受苦受难而又顽强奋斗的自由灵魂致敬”。

就像从日子里摘出一束花插在这里,扉页上又摘出了一些日子,多是发了作品,遇了重大之事件的日子。

⑦唉,日子、日子。

留住日子的唯一方式是在日子里奔跑。

日记留不住日子。日记是对日子的纪念。像是用笔从日子里钓了一尾尾文字符号的鱼。

像是把生命用这些文字符号,输进了人生的电脑。

把日记本提起来抖抖,像风吹响了一树的叶子。

眼一闭,日子都像叶子一样飘落了。二十八年,约一万个日子,像一个用我的名字称呼的生命之树上的一万片叶子,在一场回忆的大风中飞落了。

纷飞着,像雪花,像翅膀,飘落我日记的天空,飞满我生命的天空。

不知道这叶子算不算一种收获。

只知道自己享受了二十八年的所有日子,但是长长的日子快速放映,像一部只有我一个观众的影片。

日子抛弃了我。

只留下日记。像日子赠给我的明信片。像夹在立体的日子之间的一张张卡片或书签。

每晚画上日记的最后一个句号,就好像把今天的日子打发了,送出了门。

其实不打发,日子仍会走的。

日子对日记无法说再见。

我终于听见,日子对日记没有说再见。

2.1.344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驿站()

②血管()

③赠给()

④享受()

解析:①yì②xuè③zèng④xiǎng2.1.345“遗书”一般指人死前留下的书信,文中第①部分却说日记是“另一种形式的遗书”,你怎样理解“遗书”在这里的含义?

解析:假如明天不复存在,日记便成了本没想当作遗书而留给世间的最后文字。(意思相似即可)

2.1.346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仿照例句补充下列句子。

例:记思想的日记像闪着星的夜空,眨着眼睛呼唤你前行。

①记心情的日记像叮咚的溪,②记往来人事的日记像一卷生活的画面,解析:要求所补充的句子要与给出的分句意思吻合、连贯。语言优美、流畅、有文采。

2.1.347文中第②部分中的“像昨天刚走了一个贫血患者,今天又来了一个患贫血的人”,和“像一个穷朋友悄悄地走远了”,各自体现了对日子怎样的态度?

解析:①围绕“缺少对日子的热情,缺少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受”来答,语言清晰、流畅即可。示例:体现了由于缺少对日子的热情,缺少对日子的细心观察和认真的生活态度,在他们的眼中,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日子,其实“昨天的太阳与今天是不一样的”。②围绕“没有珍惜、善待日子”来答,语言清晰、流畅即可。示例:这是对没能珍惜、善待日子的形象比喻,毫不在意地让日子从身边溜走,事后不免惋惜和愧疚。

2.1.348古人曾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文中第⑤部分却说“日记是最好的镜子”,这句话蕴含着怎样的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解析:围绕“怎样清醒地认识自己”来谈即可。示例:日记能够记录下你的成败与得失,经验与教训,日记可以让人很好地审视、反思自己。

2.1.349从文中第⑥部分作者对日记主题的提炼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借鉴作者的方法,请你也用一句话为自己的日记提炼主题。

解析:第一问围绕“乐观、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等来答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第二问能准确表述出自己日记的主题即可。

2.1.350本文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手法,请从文中选择一句你认为最恰当、最精彩的比喻句,抄写下来,并作简要评析。

解析:能找出文中任何一个比喻句,并准确抄录;结合文意分析,言之有理,并能点明比喻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语言表述清晰、流畅。

2.1.351文章结尾从“无法说再见”到“没有说再见”,意思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结合文章内容,你怎样理解“日子对日记没有说再见”这句话的含义?

解析:日记记录了日子行进的轨迹,日记与日子形影相随。(或日子还会向前走,日记还应继续记下去)因此说日子对日记没有说再见。(体现其基本意思;语言表述清晰、流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人生的标点①我希望我的人生是一个句号,圆满而充实。

②母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逗号,总有未完的续音,这样才不会终结,才会充满希望。于是,当我失败时,再也不愿让衰草抚慰伤痕,拒绝让微风抚平记忆。我要靠我自己站起来,是的,要靠自己,我要自己去写完那逗号后的下文。渐渐地,我懂得了“逗号”的真正内涵。

③父亲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冒号,永远都给人启迪,引人思索。于是,我在生活中尝试着发现,尝试着拓新。记得,是太阳的柔光,是落叶的飞舞,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春去秋来,我便用心灵在人生的冒号后写下了我最珍贵的感受。

④爷爷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个引号,把经历中最刻骨铭心的片断“引”起来,藏在心底,让它成为回忆的瑰宝,前进的鞭策。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是她牵着我走向人生大门,是她教会我如何做人。是她在我悲伤时给我心灵的安慰,在我失败时给我重振的勇气。我将这段记忆放在引号中,成为我心灵深处的宝石。

⑤奶奶告诉我:孩子,人生应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面对自己的荣誉、鲜花,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淡泊一切浮躁,去寻找一种比生命更长久的踏实。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于是,我学会了什么是沉着,什么是宽容;我兴奋地发掘我应有的一颗包容万物的爱心。

⑥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孩子,其实,没有谁的人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可贵的是,你一直都在追寻着句号。这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但重要的,也就是这过程。”

⑦我忽然间发觉,我在寻求“句号”的过程中成长了。我懂得了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于是,我学会如何去珍惜我所经历的一切。曾经的历程就像退了潮的海,虽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还是把贝壳留给了沙滩;⑧我,虽然没有得到人生的句号,但我已经拥有了最弥足珍贵的经历。毕竟,只要努力追求过了,就可以无悔。

⑨我相信,我终究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竖立的感叹号!

2.1.352从全文看,文章以“人生的标点”为题有何用意?

解析:表明文章借标点符号的外形特点和不同作用来揭示人生的哲理;同时,以标点喻人生,使文章的说理更生动、更形象。(意近即可)

2.1.353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是什么?它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解析:第一问: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第二问:人生贵在追求与奋斗,人只有在不断的追求与奋斗中才能彰显生命的意义。(意同即可)。

2.1.354依照文中画横线句,用“曾经的历程就像……虽……但……”的句式仿写。

解析:示例:曾经的历程就像落了山的太阳,虽已不复光辉,但它把星星留给了苍穹。

2.1.355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内涵。

面对别人的过错,省略些吧。这样,你才能微笑着用你的胸怀去容纳整个世界。

解析:每个人应该用宽广的胸怀容纳别人的过错,用宽容的心态面对人生。(意近即可)

2.1.356请发挥想象,你觉得人生还会是什么标点?说说理由。

解析:示例:人生是书名号,因为在人生的书册里留下了我们追寻梦想的足迹,书写了我们铸就辉煌的历程。(能举出其他的标点符号,且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听雨季羡林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995年4月13日)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

②[醍醐(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

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2.1.357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解析:心旷神怡或心花怒放2.1.358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

解析:久旱之中的一场春雨让作者感到无限的喜悦。

2.1.359“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

解析:“悲欢离合总无情”;作者认为蒋捷的境界不高。(其他意思相近的答案视概括准确、语言通顺程度酌情给分)

2.1.360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

解析:麦苗吮吸雨滴变青了,二月兰开出了小花,荷花蓄力冲击。

2.1.361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或揭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内容,把这样的语句编放在文题前能吸引读者,引导阅读。请从文中摘选出一个这样的引读句。

解析:①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②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限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感了。③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青春活力。④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2.1.362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答案是C。

2.1.363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样的老人。

解析:答题要点:(1)对学问:治学严谨;生命不息,求知不止。(2)对人生:通达(不喜亦不惧)。(3)对社会:关注民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痛苦的游戏一次朋友聚会,有一位正在某个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他发给每人一张纸片,请大家在上面写下五件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比如生命、爱情、朋友等。最后他再三强调:大家一定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

我认真地考虑了一下,在自己的纸片上写下了:丈夫、女儿、快乐、满足感和父母。这时,这位朋友请大家考虑放弃其中的一个。我轻轻地划去了“满足感”。我的“满足感”,其实是“事业有成”的代名词。从小所受的教育告诉我:碌碌无为是悲哀的。所以,尽管只是一个中学教员,我还是希望能从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工作上的“满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现平平,我至少还拥有我的家人和快乐,他们于我何等重要……尽管这样宽慰自己,我心里隐隐约约地还是有些郁闷--毕竟我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我开始觉得这是一个不太好玩的游戏。

接下来,朋友请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再放弃两件。我一下子懵了,放弃哪一个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请求说:“游戏可不可以就此结束了?”朋友说:“那哪行?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忍痛割爱吧。真的,我的心里好痛苦、好矛盾。划去“快乐”后,我以歉疚、负罪的心情划去了“父母”。亲爱的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看到这篇文章,请千万千万要原谅女儿,毕竟你们不可避免地要先我们而去。

然而这游戏还没有结束!朋友请大家在仅剩的两件中还要划去一件,保留最后一件。这真是太残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儿,我怎么可能舍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我的丈夫,我生命中最亲密的伴侣,在我迷惘时为我指点迷津,在我失意时为我排忧解难,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他!而我的九个月大的小女儿,集聚了我所有希望的小精灵,她傻乎乎的笑脸,她无所顾忌的大哭,都是那样深切地牵扯着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没有她!如果要选择舍弃他们中的哪一个,就让我先舍弃自己吧。

游戏结束了。朋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着这个游戏的现实意义,而我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原来,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我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快乐心情,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尽管只是一个个假想的“放弃”,仍然让我感到痛苦和沉重。

一个游戏参加者喃喃自语:什么呀,真是个无聊的游戏!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这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让我们更诚挚地去爱、去珍惜吧,在我们还拥有着的时候!

2.1.364用文中的短语填空。

(1)作者在纸片上写下的五件最珍贵的东西,可以分为、、“我的快乐心情”三类。

(2)文中所述只是一次游戏,尽管只是假想的放弃,而作者却感到痛苦和沉重,这是因为她是对待的。

解析:(1)我的家人我的事业(2)以认真的态度2.1.365作者划去“父母”时为什么感到歉疚、负罪?

解析:因为她在选择中保留了丈夫和女儿,却舍弃了父母,这让她不安和难过,深深自责。

2.1.366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她对丈夫和女儿的爱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爱。

2.1.367游戏是痛苦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我所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游戏”?

解析:因为这个游戏使作者明白: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她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她的想象,对她来说是那么重要,是无法放弃、必须好好珍惜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一碗大米饭戴晓军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都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

记得我七岁那年,曾祖母重病缠身,母亲精心地伺候她。

在那时,细粮是很奢侈的东西,一日三餐都是大饼子、玉米粥和小米饭等粗粮。为了曾祖母的病,父亲借来了一升大米。每天早上,母亲蒸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然后一口口给曾祖母喂下。

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那时我常常这样想。母亲那个时候有一张愁苦的脸,那就是在看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硌牙的玉米粥的时候。

一天有个亲戚来串门。那天做的是小米饭,但曾祖母的那碗大米饭依然没变。早上,曾祖母没起来吃饭;而我因为离校远,每天带饭上学。那天是亲戚给我装的饭,装好后,我就背着书包走了。

中午的时候。饥饿席卷了我的全身。饭盒还透着热气。我打开饭盒,一下子愣住了……饭盒里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我不晓得那个亲戚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简单的思维使我想不到那么多。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我也知道,那些大米借得不易。面前的大米饭在我的眼里一点点变大,我的口水不经允许就分泌出许多许多。周围的说话声、打闹声一会模糊,一会儿清晰。我悄悄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没人注意我。于是我盖上了饭盒,站起来擦了擦嘴,似乎我已经吃饱了。

整个下午,我在极度饥饿中度过。几次我有打开饭盒的冲动,毕竟那时我是个孩子。老师的话,窗外的阳光,统统变成了那盒大米饭,一遍遍地诱惑、冲击着我,我有些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学,我的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书包里那盒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走进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在烧火,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

我走到母亲面前,从书包里拿出那盒饭,递给母亲。那一刻我嘴一撇,要哭。母亲接过饭盒--她感受到了饭盒的分量。她不解地看着我。

母亲打开饭盒,是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母亲直直地盯着我,黯然的眼神中有一种沧桑和无奈。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抱紧我,大滴大滴的泪珠滴在我的脖子上。

我任由母亲在我肩头啜泣。黄昏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来,整个屋子变成了一种惨淡的红色。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感觉到母亲作为女人的脆弱,感觉到自己终于可以承受母亲的眼泪了。我用稚嫩的手擦着母亲的眼泪,可不一会儿,我终于也吓得哭了起来。“妈,你别哭,我长大了挣钱养活你……”

我想我那时能说的只有这些。

一天放学,我看见很多人在我家,曾祖母去世了。我和大人们一样跪在灵柩前,母亲哭得很伤心。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曾祖母,手里端着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

(文章有改动)

2.1.368面对大米饭的诱惑,我一直没有吃,是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种朴素的想法。这想法是。

解析: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或者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

2.1.369母亲看到“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后,为什么“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

解析:母亲此时百感交集,看到儿子挨饿,却无力改变现状,心疼、内疚、痛苦和无奈一起袭来。(意思符合即可)

2.1.370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一碗大米饭”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B.文章表现了母亲善良无私、孝敬老人的美德,也写出了我的懂事、孝顺。

C.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文章语言自然朴实。

D.从文中的内容看,母亲非常关爱曾祖母,对我却不在乎。

解析:答案是D。

2.1.371有人说:“穷人的故事总是闪着凄美的泪光,穷人的故事又总是闪着金子般真诚的光芒”。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

解析:最让你感动的可能是某一个细节,某一个人物;结合实际时,可以谈自己在尊敬老人方面的不足之处,表达内疚之情以及通过本文所受到的教育;也可以谈自己与文中的“我”的相似之处。

关闭